慈溪流传的这套古拳法与戚家军有关
抬腿、出拳、下腰、展臂……近日,在慈溪市观海卫镇中心小学操场上,该校1900多名学生在体育老师徐年辉带领下练习慈北金栲拳。现场,学生们全神贯注,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在“沉浸式”体验传统武术的同时,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慈北金栲拳是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金栲拳是金锁拳和栲子拳的合称。观海卫自建卫以来,就有‘文有燕话卫酒,武有金栲左手’之说。”徐年辉介绍,自2011年起,观海卫镇中心小学将金栲拳等传统武术引入校园,以传统武术强健学生体魄,筑牢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生们在练拳。
据观海卫镇老人们讲述,慈北金栲拳源于明初观海卫建卫。当时,因浙江沿海地区经常遭受海寇袭扰,朝廷在东南沿海建立59座卫所。观海卫建卫后,朝廷调遣福建将士驻守,他们带来了南少林武术。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观海卫驻守和操练。
“以前,观海卫卫城西门外有一个大型演武场,‘戚家军’经常在那里操练‘鸳鸯阵’等阵法。戚继光把观海卫将士演习的武术套路重新整编,用于作战。”《观海卫镇志》主编莫非说,这些武术包括金锁拳、栲子拳、左手棍等,在当时的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生们在练拳。
据了解,“戚家军”习武注重实战性。以慈北金栲拳为例,这种拳法融合金锁拳的“七防三攻”以及栲子拳的“五防五攻”。“栲子拳一共36路,讲究的是贴身攻击。”慈北金栲拳传承人陈大虎说。
校园练拳。
陈大虎今年77岁。他演示了栲子拳的套路。只见他左右腾挪、前扑后抓,练到紧要之处,双手啪啪地拍在地上,让人大开眼界。“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练拳,早上要练两个小时。”陈大虎说,以前,栲子拳除了传男不传女外,武德不高的人也不传,怕的是其恃武伤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锁拳与栲子拳融合后,“走”进寻常百姓家。近年来,观海卫学校将慈北金栲拳等编排成武术操,在学生中推广,使传统武术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