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要闻

文化铸魂,凝聚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3-12-04 11:18:48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周宇晗 通讯员 郑思舒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世纪之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敏锐感知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总布局。20年来,浙江文化建设加速推进,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得益彰。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要求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浙江着力探寻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共生之道,传承中华文脉、强化精神引领、创新文化供给,不断壮大文化支撑力,为“两个先行”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赓续历史文脉

  “池中寺粮仓、陆城门、莫角山宫殿等参访点都是在遗址上建成的。”站在池中寺粮仓的金色稻垛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工作人员李艳介绍说。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脉世代赓续的证明。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赴良渚遗址调研,叮嘱道:“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此后,他又两度调研良渚、七次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源头之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道亮说。如今,良渚遗址已写入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全国中学生都可以通过课本了解良渚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意义;良渚遗址展览作为“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巡展;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

  身处闹市的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则在“活化”上做文章。习近平同志曾指示要让运河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杭州一方面继续发挥大运河航运、灌溉、调水等功能,另一方面对沿线人文和工业遗存进行再利用,积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始建于明朝的拱宸桥,见证了当年舳舻千里的盛况。随着拱宸桥所在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重点项目,老街古桥迎来新的生机。“原有的‘街巷里弄’格局不变,近代以来的工业厂房则被改成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里面还能举办非遗教学、体验、工艺表演等活动。”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智晨岩介绍道。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支撑力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浙江大力发掘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摸清文化家底,结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硕果;上山遗址、河姆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等得到系统性保护利用;越剧、婺剧等传统地方戏曲出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浙江区域文明标识越擦越亮,为中华文脉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强化精神引领

  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浙江,何以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从“义利并举、经世致用”的浙东学派,到“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浙江人自有一股精气神。进入新世纪,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精神引领,从浙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均发挥了强大作用。”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胡坚深有感触,在浙江精神的引领下,大家的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坚定,步伐更加一致。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形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

  在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的同时,近年来,浙江还立足“重要萌发地”这一优势,做深做实铸魂溯源走心三大工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今年6月,湖南籍外卖小哥彭清林勇救落水女子的视频刷爆网络。谈及为什么选择到杭州打拼,他说:“我第一次来杭州时,发现车辆会礼让行人。”

  确实,浙江的精神文明建设既能催人奋进,也有共建共享的脉脉温情。斑马线礼让行人、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明品牌,“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有序推进,最美现象从“盆景”变为“风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设区市“满堂红”……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构建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提升中华文明的塑造力。“润物无声”的精神文明,正点亮浙江文化支撑力的内核。

  创新文化供给

  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文化支撑力,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上,落脚于民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早在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就提出要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多年来,浙江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8月29日,总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的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包括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浙江图书馆之江新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集聚群,成为新的浙江文化地标。

  除了打造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生活新空间外,浙江还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均等化,已建成1.2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浙江活跃的市场经济,让文化创新有了更多可能。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火炬塔形似钱江潮涌,蜷曲时如云似浪,舒展时澎湃汹涌。“为了诠释好这一浙江文化意象,我们修改了几十个版本。”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丰嘉隆不无自豪。

  靠文体旅产业起家的大丰,2017年开始向数字内容创意与运营管理领域转型,为杭州、无锡、海口等地提供文体旅产业整体集成方案,还多次亮相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舞台,入选首批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大丰的成功,是浙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缩影。近20年来,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至5145亿元,占GDP比重从3.8%增长至6.95%。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创意等深度融合,催生出新场景、新业态、新增长点。

  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浙江将继续夯实文化根基,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跃升。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