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播温暖善意路上这群“奶奶”何以频频出圈

发布时间:2023-11-27 09:26:00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王波

  这几天,连续四年护送600余名孩童放学的东钱湖镇清泉社区“共享奶奶”团队刷屏了。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为寒风里的城市,增添了更多暖意。

  近年来,鄞州的那些感动全网的“奶奶”成为一种城市现象:全国道德模范“支教奶奶”周秀芳;八旬高龄的“毛衣奶奶”韩翠菊,坚持15年给边远地区的困难学生编织毛衣千余件,传递温暖;邱隘一群“烟头奶奶”,平均每人一天弯腰100余次,最大的愿望是“早日下岗”……

  这些诠释爱心、善意、奉献的“奶奶”们,成为“义乡鄞州”的代名词,在这群“奶奶”的背后,是鄞州“义”文化的丰厚积淀,是厚德之城的当代风尚,更是文明城市里的最美风景。

图为“共享奶奶”。

  一

  “奶奶”们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她们不仅感动鄞州、感动宁波,也通过全网传播,感动中国。

  “支教奶奶”周秀芳,她被誉为“爱心搬运工”,大龄支教,辗转贵州、湖南两地,累计发动近万名爱心人士捐建学校、捐赠助学物资,建起30所希望小学,让1700多名孩子可以幸福地上学。

  她帮扶先扶智,又从教育帮扶到产业脱贫,化身共富路上的同行人,为中西部的帮扶架起了桥梁,三年来,她多次走进四川大凉山,发起了“最暖上学路”“格桑花开”“女生宿舍公益众筹”等帮扶木里、盐源两地的爱心项目。

  “毛衣奶奶”“烟头奶奶”,她们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爱心群体。韩翠菊奶奶所在的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成立了“韩阿婆工作室百人编织团”,来自社区爱心人士编织的毛衣,持续送往四川凉山等地。此外,还有东胜街道曙光社区的李素玲奶奶,她多年来为新疆、甘肃等地的孩子编织了数百件毛衣。

  追溯鄞地“奶奶”现象,可以发现,在“义乡鄞州”千年史册上,不乏书写大义大爱的女性群体,比如“陈婆善渡”的美丽传说,宋朝时期,一位陈氏女子在九曲江边义务摆渡行人,从妙龄少女及至两鬓斑白,这也是地名“陈婆渡”的由来,如今,“陈婆善渡”已成为“善义首南”的原创IP。

  另一位女性,是宋代宰相史浩的曾祖母,叶氏。她在丈夫死后,节衣缩食让儿子史诏接受私塾教育,因她乐善好施,也带动了史诏,他成年后,看到身边有贫困者时常救济,他妻子徐氏也是如此,史诏还替一些家境贫困的朋友培养他们的孩子,留下了“八行先生”的美名。

  所谓“八行”:“孝、友、睦、姻、任、恤、中、和”,成为四明史氏家族的好家风。

  两位古代“奶奶”,助人的善行,融入当地基因,流传千年家风。

  从古至今,鄞地的“奶奶”彰显着好人风尚,成为闪亮的城市符号。

图为“毛衣奶奶”。

  二

  鄞州榜样“奶奶”们的涌现,不仅有着悠久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更有着当代现实的厚德沃土。

  作为道德高地的鄞州,这些“奶奶”们并非横空出世的孤立事件,她们本身就是鄞州好人群像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义乡风景中的组成。

  “支教奶奶”周秀芳,在她之前,有“造桥女孩”严意娜,有跨省助学的本恩根爱心团队,在她之后,更有一批奔赴对口地区开展志愿帮扶的爱心人士。

  “毛衣奶奶”“烟头奶奶”“共享奶奶”,是志愿力量在社会需求不同层面的体现与呼应,她们之所以出圈,除了本身的高龄、坚持、奉献等元素外,也传达了社会各界对志愿者群体的理解和敬意。

  “一老一少”,不仅是被关怀被帮助的对象,也是志愿服务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在鄞州,有银巢志愿团队,探索老年人发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创造新的帮扶模式;有东吴“80天团”、钱湖柏庭艺术团等老年文艺志愿者群体;老有所为,在志愿服务领域已被广泛诠释。

  “奶奶”们是代表,她们背后的鄞州好人群像日益庞大,至今,鄞州已拥有各类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好人等先进典型2600余人。

  “奶奶”们是样本,她们背后还有一组组大数据:目前全区有注册志愿者32.3万人,组织(团队)4998个,活跃在文明创建、平安建设、文化服务等基层治理领域,累计服务时长1094万小时,并获得7个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荣誉、3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数量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图为“支教奶奶”周秀芳。

  三

  出圈的鄞州“奶奶”们,如此平凡又伟大,她们的身上皆有种历经岁月、包容万物的慈爱与柔情,这种温柔的力量,也直抵人心,击中我们心底的柔软。

  毕竟,在每一个人心中,“奶奶”是个亲切而美好的词,当我们幼小,那是比父母更宽厚更温情地照拂我们的怀抱。

  盛产好“奶奶”的鄞州,同样展示了这样一种柔和包容的力量,那是文明之光的折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图景。

  在鄞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遍布着与“奶奶”们相携相伴的身影:建立品牌志愿组织联盟、高校文明实践联盟、文明单位联盟、网络社会组织联盟、周秀芳“一起行善”联盟等五大文明实践联盟,成为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广泛开展“浙江有礼·义乡鄞州”文明实践行动,涵养文明新风,构筑精神家园;在鄞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行为、文明风貌、文明细节,在城市时时处处闪现。

  鄞州也必将产出更多的“奶奶”“爷爷”“阿姨”“叔叔”等系列,如“撑伞爷爷”“宁波妈妈”“诚信大妈”、见义勇为“好的哥”……因为在鄞州,礼遇好人,好人有好报,不仅是理念,是风尚,更是机制与引领。

图为“烟头奶奶”。

  去年,鄞州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善”基金,依托爱心企业捐赠的1000万元资金,实施全省首个“善居改造家”项目,为困难典型人物改善生活条件;今年,又向全区获得区级以上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项目)荣誉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及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征集“微心愿”活动。

  鄞州还开全省先河,最早出台《志愿者礼遇激励办法》,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如鄞州银行、途优臻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40多万元用于志愿者积分兑换,在实践中心和部分所、站开设“共富鄞州·村村有礼”特色农产品展柜。

  “奶奶”效应,擦亮一座城市道德的底色;“奶奶”力量,带领我们奔赴文明之约。

  相信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好人都会被看见,每一道光芒,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