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小青荷”志愿力量扮靓亚运“兴”风景

发布时间:2023-11-07 09:55:41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邵青轩

  一张金名片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指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志愿服务也日益成为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一张新的全球化金名片。

棒球项目竞赛技术运行FOP区域小青荷进行赛后场地清理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亚运梦再一次与志愿情交融。绍兴作为杭州亚运会承办比赛项目最多的协办城市,赛事期间共有1900名“小青荷”志愿者圆满完成上岗服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23万小时,他们无私奉献、辛勤付出、青春有为,用责任和担当展现了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形象,让绍兴青年志愿服务金名片再次闪耀。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使命和目标,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载体。赛事期间,在绍兴奥体中心体育馆,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小青荷”志愿者将唐朝诗人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写在了折扇上,送给外国运动员和技术官员们。在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来自浙江树人学院(杨汛桥校区)的“小青荷”志愿者在黄酒瓶上进行手绘创作,制作成精美手办送给外国来宾,展示绍兴特色文化。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与国际“对话”,厚植国际情谊,在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面对全球化和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志愿服务能为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小青荷”志愿者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向国外友人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良好风貌,更充分展示了绍兴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面“强磁场”

  每一位市民的每一次文明行为都能改善城市的磁场,每一处的文明举动都在展示着城市的形象。于绍兴而言,亚运会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一场体育赛事,它更是一场文明的盛会。

  场馆外,城市侧的志愿服务同样精彩和火热。自杭州亚运会筹备以来,绍兴围绕部分亚运场馆和景点,打造了10条城市志愿服务风景带,设置64个亚运重点志愿服务岗、3个“亚运驿站”,完成20个“微笑纺都·青年E站”亚运志愿服务小屋改造。亚运会期间,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刘嘉琛只要有空,就会到位于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附近的亚运青年志愿E站帮忙,主动请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在绍兴,像刘嘉琛这样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城市侧志愿服务,让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市民的精气神。截至目前,绍兴的注册志愿者总人数已超过107万,超过常住人口的20%。百万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热情鲜活的个体,体现了名城绍兴的崇德向善、文明有礼。

  如今,行走在绍兴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个“红马甲”活跃的身影……当志愿服务的力量汇聚起来,城市文明就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人人、时时、处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当更多人成为志愿者,用爱心关怀社会,用行动温暖人心,就能为这座城市的文明进步、奋发向上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堂“思政课”

  志愿服务既是青年回报社会的方式,也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亚运会志愿服务正是一堂“大思政课”。

  一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也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从布局绿色能源,到深化“无废”理念,再到掀起爱绿风尚……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充分彰显着中国的国际责任和创新力量。大学生投身亚运会志愿服务,亲身沉浸其中接触、学习、思考这些理念,无疑是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了一次全景式、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思政教育。同时,青年志愿者在为亚运会提供志愿服务时,也在亲身参与绍兴城市的发展建设,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亚运会是一个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好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大思政课”,能引导更多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格局,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志愿者是奉献、知礼、文明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凝聚,他们用志愿服务推动文明交融,让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更加坚定。

  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角色参与到亚运会中,通过交流、观察、体验、思考和行动,实现着自己思想、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成长,每一位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在践行着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赛事服务期间,绍兴赛区服务周期最长的“小青荷”志愿者上岗服务25天,上岗的每一天里,他们统一服从安排,严格遵守纪律,并且克服了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处理、情绪压力疏导等困难,这也是一次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历练。

  杭州亚运会已圆满收官,“润物细无声”的志愿风尚和社会文明正在孕育希望和未来。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