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抗洪归来的“献血达人”又在酝酿“大动作”,最近他还当起了亚运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3-09-08 16:04:01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吴媛红 方永航

  从河北涿州回到杭州才1个月,朱正茂又开始酝酿下一个“大动作”。

  坐在钱塘区白杨街道晨光社区的会议室里,他时常下意识地拿起手机,不安地刷起关于福州灾情的新闻——9月5日凌晨,福建福州多地受台风“海葵”登陆影响,遭到强降雨袭击。

  “我们要时刻关注那边的情况,一旦情况不乐观,我们随时准备出发,就像我们上次去涿州一样。当然,更希望我们不需要去……”朱正茂放下手机,继续对坐在对面的潮新闻记者说道。

左一为朱正茂

  44岁的朱正茂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当年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工作。除本职之外,他的身上还有许多“标签”:钱塘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行动组副组长、晨光社区基干民兵、“无偿献血达人”、杭州亚运志愿者,等等。

  而潮新闻记者对他的兴趣,源于两件事:一是他在今年8月主动驰援河北涿州开展防汛救援;而另一件,是他坚持了24年的“无偿献血”。

  

  “你知道吗,要是我那时候的反应就慢那么一点点,你现在可能就见不到我了。”回忆起救援时的险情,朱正茂的神情有些云淡风轻。

  这是8月3日,他抵达河北涿州的第二天。因为不熟悉当地的道路情况,他驾驶的冲锋舟一头撞上了被淹没在水下的建筑物。船体因搁浅剧烈震动,朱正茂没有坐稳,掉进了激流里。眼看着自己就要被洪水冲走,朱正茂凭着肌肉记忆紧紧抓住固定在船舷上的绳索,才爬回船上。这是他离危险最近的一次。

  然而在朱正茂和他的队友看来,这样的惊险遭遇,对于当地群众受到的灾情而言,又能算得上什么?

右一为朱正茂

  当时的河北涿州正在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远在1300公里外的朱正茂几经周折终于在8月1日的傍晚联系到了当地受灾最严重的天平庄村的一位村干部。电话一拨通,就能听见村干部情绪激动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晚……”

  此时村里停电停网,村干部爬到屋顶上,才捕捉到电话的信号,情绪早已崩溃。

  “你放心,等着我们,我们一定来……”收到当地救援邀请后,朱正茂坚定地作出了承诺。当晚7点多,他和队里的7名救援人员开着两辆救援车,拉着2艘冲锋舟和满车的专业救援设备,启程奔赴涿州。经过一夜在高速公路上的“狂飙”,他们在第二天上午9点半抵达,未作休息便在当地指挥部的指挥下,迅速赶往太平庄村等地进行救援。到了那边,朱正茂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到处水漫金山,很多村庄整个被淹,只有屋顶露在水面上。每天,他带着队员们开着冲锋舟转移被困群众,并未他们运送救援物资。

左一为朱正茂

  直到8月4日涿州洪水退去,原本决定返杭的救援队员们得知附近的涞水县还有300多人被困后,又掉头赶去了涞水开展救援……短短5天5夜,这支来自杭州的小队共转移群众100多人,并将珍贵的物资送到数百位群众的手中。

  而在这次救援中,在涞水的一幕让朱正茂特别感动。因为长期被洪水浸泡,朱正茂的脚底整个脱皮,自己的鞋子穿不上,只好去附近小卖部买合脚的鞋子。因为没有网络,无法支付,朱正茂提出要把小店的二维码拍照拍下来,等到了有信号的地方再支付。可是老板怎么也不同意,还专门追出来,抢过他的手机把二维码的照片删了。

  想到当时的情形,五大三粗的朱正茂眼眶又湿润了。

  

  河北之行,是朱正茂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救援。他加入蓝天救援队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才一年,但是他投身公益,已经20多年了。

  他的公益之路,源于高中时一次去浙江省人民医院参观白血病病房的经历。再那里,他看到很多天真无邪的孩子,饱受病痛的折磨,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第二天便离开人世。在这里,他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也许是大受触动,他决心再未来的人生里多做有价值的事。

  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他和朋友在西湖边游玩,正好看见路边停着一辆移动献血车,便挽起了袖子,献了200cc的鲜血。这是他第一次献血,让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从此,他每年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坚持无偿献血,一坚持就是24年,累计捐献的血液有44000多毫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比如说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有4000-6000毫升,那么朱正茂这些年捐出的,相当于是10个成年人的血量。

朱正茂的献血证

  也因为他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持续的无私奉献,今年2月,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那么,献了那么多血,对他有什么影响?朱正茂的答案是影响不大,“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打篮球、踢足球,底子本来就不错,当然我感觉献血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血液可以再生,但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我献出的只是几百cc的血液,但能挽救一条生命。”

  他记得几年前,当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有朋友跟他提起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跟他年纪相仿,但罹患白血病,家里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全部的积蓄。虽然不认识这个姑娘,但朱正茂曾五次给她捐献了血小板,并一直默默地为她打着气。可是这位姑娘最终还是因为心脏受不了负荷离去……

  这件事让他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公益的决心。

  时间到了2022年,因为工作的调整,朱正茂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他报名成了献血服务志愿者,为更多的爱心人士服务。而在一次志愿服务中,他接触到了蓝天救援队。

  “我从小就有英雄梦,所以看到他们自己花钱买装备,还整天做公益去救人,心里一下子找到了归属。”就这样,他又做出了加入蓝天救援队的决定。

  

  从河北回来后,朱正茂又在为杭州亚运会忙碌。

  他居住的钱塘区共有5个亚运场馆,今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这里将产生72枚金牌,涉及击剑、手球、轮滑、滑板等多个赛事项目。

  对于这个家门口的盛会,钱塘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也早早地向全体队员发布了亚运保障任务。

  “现在,我们每天都会安排队员轮流到场馆附近地文明驿站值守,开展保障的任务,任务包括交通引导、信息咨询、医疗应急、失物招领、亚运文化宣传、助残服务等等。”作为蓝天救援队行动组副组长,朱正茂除去正常上班的时间,都会带队来到场馆,而他主要负责的是医疗救援。

  去年刚加入救援队时,他便主动报名考出了五级应急救援员证书和红十字救护员证,掌握了基本的医疗救援技能。在今年年度的烟花大会上,朱正茂并凭借这一技能救助了一名受困的群众。

  “我们在场馆附近,其实只是为了能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我希望这个应急救援技能,在亚运期间用不上。”他说。

  除了开展保障的任务,作为晨光社区的基干民兵,朱正茂也主动在亚运期间,面向社区的普通居民开展安全宣教活动,向这些居民讲解安全防范以及一些应急救援的知识。

  但让他较为遗憾的是,每次参加宣教活动的听众,大多是小孩和老年人,成年人却非常少。“救援的黄金时间稍纵即逝,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多掌握一个救援技能就能多挽救一条命。”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掌握更多的救援知识。“每10个人里面,只要有2个人有这样的知识,就可以保障10个人的安全。这也是我最想做的事。”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