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要闻

第二批“浙江有礼”为民办实事项目来了

发布时间:2023-02-01 09:48:0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日前,为扎实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探索打通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转化的通道机制,着力打造全国影响、群众可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标志性成果,省文明办开展了“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工作。经前期征集、申报、筛选,第二批15个项目正式出炉。

  “武林大妈”公益服务项目

  整合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安全巡防、民情收集、纠纷调解、平安宣传、邻里互助、文明劝导,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幸福乡里共同体项目

  打造“朝夕美好+”等民生服务品牌,完善全龄友好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形成长者间互助互学、长者与儿童间隔代共融等多种互助关爱模式,实现物质、精神双维度有机供给。

  “席地而坐”城市客厅项目

  实施深度化保洁、精细化改造、长效化管理,为公众提供“客厅级”城市公共环境。

  “敲门日”关爱行动项目

  收集建立“微心愿”清单,建立多功能便民服务区,通过上门话聊、家政服务、关心慰问等方式,满足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烟头兑换”文明实践项目

  整合街道、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开设烟头兑换点,持续开展“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好习惯,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

  “驿站连心”便民服务项目

  通过整合无固定服务场所的技能型生活服务类从业人员及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引摊入室,将提供拐杖租赁、修鞋修伞、服装保养修补等民生服务项目就近就便嵌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市民喜闻乐见“有温度”的驿站服务平台。

  “文明轻骑兵”文明实践项目

  以五大类线下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发挥骑手走遍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的独特职业优势,使其成为城市社区的“移动网格员”,探索出一条分众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新路径。

  邻里互助共享药箱项目

  在疫情期间探索推行药品共享的基础上,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出“共享药箱”模式,引导群众将家庭余药、防疫物资等富余物品共享给需要的人,促进社会余药等资源分配优化,为保障群众物品调剂提供便利。

  “好家风”信用贷项目

  将文明家庭建设与基层自治、诚信建设相结合,使“无形”的好家风资产转化为“有形”的信贷资金,为有德之人解除生产和经营中的后顾之忧,推动形成“树好家风、传好家训”“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良好价值导向与社会氛围。

  点亮楼道灯温暖回家路项目

  整合政府、社区、供电部门、居民等多方资源,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构建长效运维机制,开展周期性巡检,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提供用电安全指导、楼道灯维护等精准服务,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渔民应急救援项目

  利用休渔期对渔民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复训-再培训”应急救援体系,实现每艘渔船配有1名救护员和1个救护站,最大限度保护渔民出海安全。

  心安驿站项目

  协调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利用学校、广场周边配套用房改造设置“心安驿站”,提供免费饮水充电、爱心雨伞等标准服务,开展爱心午餐发放、爱心厨房开放、爱心资源对接等特色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小事。

  婴幼儿科学养育照护知识普及项目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及隔代照护者群体开展科学养育知识普及讲座,提供婴幼儿早期成长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

  书香润童心点亮乡村儿童阅读梦项目

  联合全省24家“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单位、市县(市、区)社科联、新华书店、图书馆、民间读书会等力量,推动全民阅读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辐射至乡村基层,帮扶山区留守儿童阅读。

  “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项目

  组织全省各级青少年宫将科学普及、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生活劳动等内容,以体验式实践活动的方式,配送到农村(社区),让青少年就近就便、自主参与公益性校外活动。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