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700岁的青花瓷古窑

衢州工艺美术大师夫妻——

发布时间:2022-10-09 09:47:00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吴雅璐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在浙江最西边的开化县,有一对80后夫妻,他们因陶瓷结缘,以陶瓷为业,并心心念念同一件事——重现龙坦青花瓷古窑的辉煌。男的叫汪家良,开化人;女的叫何珊珊,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因对明代开化龙坦青花窑制作技艺恢复作出重要贡献,夫妻俩双双获评第三届衢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这个国庆长假,夫妻俩几乎没有出过门,整天窝在自家工作室捣鼓“泥巴”。“年底前,我们想召集一个‘浙料青花瓷是否发源于开化’的论证会。”采访时,汪家良拿着一沓资料说。

  走进位于开化县商贸城一楼、古色古香的“龙坦窑”工作室,琳琅满目的摆设中,记者一眼就瞧见了两人所获得的第三届衢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证书。

  再往里走,就看到双手沾满泥巴的汪家良正忙着。他身穿一件灰色T恤,皮肤有些黝黑,整个人略显消瘦,但说起陶瓷立马两眼放光,来了精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汪家良从小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的马金镇霞田村长大。小时候,他就对“玩泥巴”情有独钟。初中毕业后,他在家人的资助下到江西景德镇学习陶瓷设计和制作。在景德镇的12年,他一边学艺一边赚钱,并与同样爱好陶艺、比自己小2岁的何珊珊喜结良缘,在景德镇开设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

  “那时,我做设计,汪家良制坯,收入还不错。”何珊珊说,高峰期,两人制作的瓷器一年能卖200万元。

  10年前,汪家良回开化老家办事,顺便到当地苏庄镇龙坦古窑址游玩。他一下子被散落窑址附近茶山上的陶瓷碎片给“惊艳”住了。“几百年前,老家竟有这么好的烧瓷工艺!”汪家良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开始研究龙坦窑陶瓷。

  根据开化当地史料记载,龙坦窑窑炉斜长15.86米,现存火膛、窑床、窑门、柱础石等结构。它始烧于距今约700年前的元代,兴于明代,烧制的瓷器有青花瓷、白瓷、紫金釉瓷等5种。“最早在1984年就发现了,这几年陆续发掘,为我们探究‘浙料青花’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如今的汪家良,对龙坦窑历史如数家珍。

图为汪家良在制作瓷器

  带着那份最初的惦念,2014年的夏天,汪家良一家人返回开化创业。“他回开化,就是想重现龙坦窑的辉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对龙坦窑颇有研究的浙江陶瓷专家陈新华说。

  从图案、釉色、胎骨到最后的工艺配方,一次次调整、修改。夫妻俩试烧了100余窑,做了1000余种瓷片,终于在2020年秋天,烧出50余件与龙坦窑青花瓷相似度极高的作品。

  “这是‘鱼跃纹’碗,这是‘莲花纹’盘。”展架上的龙坦窑盘子、碗、罐子,在灯光照射下流光溢彩。端详着这一件件手工作品,汪家良心里美滋滋的。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青花瓷盘子、碗和罐子造型、大小、颜色、绘画图案,与汪家良从龙坦窑旧址捡来的瓷器残片几乎一模一样。

  “龙坦窑是民窑,其工艺水平与官窑不可同日而语,它的青花不够蓝,甚至有点发黑,这是釉层较薄造成的。”汪家良和何珊珊介绍说。

图为汪家良和何珊珊在工作室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何珊珊算了一笔账,为复建龙坦窑,他们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有好几次两人花光积蓄,只得跑回景德镇继续卖陶瓷,等攒了钱再回到开化做实验。

  “中途,家里人劝我们放弃算了,但我们俩都觉得挺可惜,就咬牙坚持了下来。”何珊珊说,最艰苦的时候,她出门买菜时,都在掰着指头想着如何省点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俩的一再坚持下,龙坦窑手工陶瓷制作技艺越来越受到衢州业内人士的重视。2017年年底,明代龙坦青花窑址成功入选浙江八项考古重要发现。那一年,汪家良也被评为了衢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坦窑手工陶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龙坦窑复烧成功不久,衢州市博物馆迎来一个龙坦窑复烧成果个展——“龙坦窑里说青花”。这让汪家良和何珊珊,在衢州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小“火”了一把。

  这几年,类似的成果展、研讨会有不少。2020年11月,在开化县龙坦窑瓷复烧技艺暨产品开发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开化龙坦窑址的地位与价值给予积极肯定。“只要用心做,龙坦窑的底蕴不比其他青花瓷差!”研讨会上,专家希望汪家良和何珊珊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这个有浙江特色的青花瓷做好并传承下去,赋予开化龙坦窑新的生命力。

  说者有心,听者更有意。最近两年,在保留产品特色的同时,两人各展所长,努力在龙坦窑陶瓷的器型、设计、釉色上做了诸多探索和改变。

  “新龙坦窑青花瓷,胎釉更加精良温润,画面更加细腻工整,整器隽秀典雅十分耐看。”拿到新作品后,陈新华不禁竖起大拇指。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