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报集团联合推出的“浙江好人榜”2022年第三季度名单公布,国网景宁县供电公司雁溪供电服务站员工张建明获评助人为乐“浙江好人”。
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真得从“头”说起。
电工师傅变成理发师傅
一个电工包,一个工具箱,每次外出巡检,张建明身上的装备总是比别人多一点,下班时间也总比别人晚一些。工具箱里是理发用的剪刀和推子,而那些“加班”的时间,张建明则化身理发师,帮助解决山村留守老人的“头顶”大事。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村庄零星分散,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每天穿梭在各村之间的张建明成了对这片山区最熟悉的人。细心的他发现,随着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乡村理发店也逐渐消失,留守老人的日常理发成了难题。特别是偏远山村的老人,为了理发要先徒步一大段路程,再坐1个多小时的车到县城,不说花费,就这折腾程度,一些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也承受不起。张建明心疼老人们,自掏腰包买了理发工具,重拾部队学来的理发技术,工作之余在村子里支起了流动理发摊。从此,电工张师傅多了个身份——“理发师张师傅”,遇到行动不便或身患残疾的老人,他还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一下子精神多了,张师傅好手艺,人更热心。”换了新发型的老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推、剪、梳一套理发流程平均只要10分钟,效率高技术好,自然好评如潮。
而张建明这一剪,就是16年。
带头跑出“七旬”免跑地图
掏出一本老旧的记事簿,在“雷爱民理发”前打上勾,张建明又得赶去完成下一个任务了。他的本上记满了村里老人们的需求,除了理发,谁家没米了,谁的药没了,谁家风扇要修了等等也都记得一清二楚。
张建民的记事簿
“理发张师傅”又成了“跑腿张师傅”。原来,在一次次理发的闲聊中,张建明了解到,山村老人的不便远比他想的更多。景宁山区“老人村”,七旬以上老人占比超过80%,由于年龄大、山路远、交通难,他们中许多人已多年不曾走出大山,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缺米、缺油、缺药怎么办?熬着。于是,除了理发工具箱,张建明的随身装备又多了一本记事簿,方便随时记下老人的日常需求。
张建明在大坵田村为老人送上生活所需品
有困难,找张师傅,成了老人们的共识。记事簿写满牵挂,张建明的手机也成了“24小时服务热线”,只要老人有需求,无论暴雨酷暑还是团圆佳节,他都会准时赶到。一声求助,一生守护,他用双脚踏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村落。在张建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免跑”义行,国网景宁供电由此牵头发起了“七旬免跑记事簿”情暖山区老人志愿服务项目,以张建明为志愿服务队队长,解决山区老人无法购买生活物资、无人保障用电安全、无人剪头发“三无”难题,做到让老人“免跑”。点滴星火汇聚成光,16年间,“张建明”们让深山老人免跑5.7万次,为其代买物资343吨,修理家电156000次。
张建民服务队张建明与同事为农村室内外线路和表箱进行排查检修
在队员人手一本的关爱老人记事簿首页,绘着一张《七旬山区老人居住地图》,如今,这张地图在不断扩大,从原来的雁溪、家地、大地等地一直延伸到了更多更远的乡镇。
升级解锁深山养老新玩法
养老难,在深山养老更难。山高路长,邻里相距甚远,老人出了意外,谁能发现?怎么才能及时发现?每次张建民回到家总是止不住地担忧。这些年电力智慧程度不断加深,他想,何不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养老服务上?在他看来,老人需要“人守护”,还需要“云守护”。
电力数据云平台
有了念头,张建民和同事们立刻开始尝试。
在他们的努力下,今年6月21日,国网景宁供电率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均乡大均村开展“云守护”行动独居老人公益活动,为独居老人安装红外感应设备,将动态监测系统嵌入电力数据云平台,构建“设备安装、平台搭建、信息监测、联动救助”的关爱闭环系统。张建明志愿服务队队员可以通过系统精准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变化,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察觉,提供援助。76岁的花岳兰是最先一批享受这一服务的独居老人。张建明和队员李光伟安装好设备后还不忘和老人讲解:“我们给您在走廊和厨房都安装了一个红外守护设备,它会记录您的一些行动数据,让我们了解您在家里的安全情况。不过您放心,这不是摄像头,不会录成视频,更不用担心隐私问题,放心用。”
供电员工为老人家中安装设备
“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被你们‘管’得牢牢的,真是不错啊。”花岳兰老人打量了新安装的红外感应设备,对张建民团队提供的暖心服务表示感谢,“有你们在,现在我家孩子在外面工作也放心得很啦!”从一把剪子到一本本子,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张建明坚持了16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一直坚持着?他笑着说:“我觉得这不叫坚持,做很难做的事才叫坚持,我做的事情很简单。”日复一日的简单因年复一年的坚持,同样变得不凡。
张建民服务队与老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