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接力!他们坚守无名战士墓近80年……

发布时间:2022-07-29 10:10:52 来源: 南太湖号 记者 陆晓芬

  今年的夏天,热得咄咄逼人。但长兴县泗安镇长潮岕村村民胡学健眼中,这份夏日,并未有太多不同。

  7月25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台照到堂屋第一层台阶,99岁的胡阿新吃好早饭,照例坐在竹椅上。

  “我去趟山上。”今年62岁的胡学健一声告知,拉回了静默的胡阿新,并不灵敏的耳朵瞬间醒了。

  “好,弄干净。”胡阿新的言语不大清晰,依稀可听。

  19年前,从父亲手上接过祭扫新四军女战士墓的任务后,胡学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山,担心坟头的杂草茂盛。

  没有血缘关系,不知姓甚名谁,从1944年至今,在近80年的时光里,因为一句承诺,胡阿新和胡学健两代为女战士默默守护,两人从青丝到白发。

  时光不语,不负诺言。

  承诺

  岕,长兴独有的汉字,意指两山之间的谷地,又意人在山水之间。岕里人,依山傍水世代繁衍,似溪水流长,似山脉延绵,孕育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格和不朽的风俗。

  1937年11月25日,日军进犯,长兴沦陷。次年3月,以长潮岕村民为主的“长兴人民抗日义勇游击队”队员夜袭大云寺日军据点,打响了长兴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藏在深山、位置隐蔽的长潮岕村,成为战时长兴积极支前、参军参战的根据地。

  据村里老人胡政生回忆,为了救助负伤抗战志士和患病的当地民众,18岁的胡阿新翻过磨盘岭,跋山涉水从宁波邀请一名姓叶的郎中进村,开设诊所,地址就设在胡阿新家中。

  新四军进驻长兴后,胡阿新家就担负着抢救新四军伤病员的救护任务。

  胡学健说,父亲鲜少谈及年轻时的事情,从依稀的诉说中得知,当时负责战时运输药材的任务。

  “为了躲避敌人,买药不能走大路去县城,只能赶着骡子往北翻过几个山头去江苏。”村里老人胡新章告诉记者,胡阿新赶路途中会经过新四军后方驻扎地,有时是送药,偶尔也会借宿,因此与战士们感情很深。

  为何要守护这名女战士?2019年,村干部胡亚红走访询问了村里12名90岁以上老人和胡阿新本人。

  1944年冬天夜里,落脚在长潮岕村的一名新四军女战士因抢救无效去世。“一定要帮助埋葬和祭扫这名战士。”战时情况紧急,来不及交代更多,同行的战士留下一句话便匆匆赶路。

  “只要我活着一天,就守护一天。”胡阿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夜未眠。

  胡阿新还未成家,既然应下来,这名毫无交集的女战士该如何安葬摆在眼前。

  考虑到战事吃紧,胡阿新想到把女战士葬在他奶奶墓旁,一来磨盘岭因形似磨盘得名,地理位置安全,二来方便以后祭扫。

  天刚亮,他和几名村民一起安葬了这名女战士。

  当时的毫不犹豫,就是世代守护。

  坚守

  从家出门直走右转300米左右,一半茶山一半竹山的磨盘岭青翠空灵。“前面要上古道,你小心点。”胡学健提醒。

  走向竹林深处,是一条蜿蜒的山间古道。胡学健的行军鞋踩上层层黄竹叶,沙沙声与山间布谷鸟声恰成和声,一前一后、一轻一响。

  “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上山祭扫,一直以为阿太旁的墓是先人长辈。”胡学健说。直至19年前夏天,连下了几天暴雨,父亲担心墓地被冲毁,执意上山。

  回忆当晚,胡学健妻子董国娣记忆深刻:“暴雨第三天,老爷子就开始心神不宁,嘴里自顾念叨着。”

  雨大路滑,不放心父亲的胡学健跟着一起上了山。雨水浸润多天,古道碎石易滑,胡阿新半路摔了一跤,倒滑了3米。紧跟其后的胡学健一把接住了他。

  雨越下越大。

  平时不喊疼的胡阿新昏迷了1分钟左右,在胡学健的叫喊中醒了过来:“阿健,阿太旁边的墓是一名新四军战士,以后你来照顾,这个承诺要代代坚守下去。”

  胡学健深知父亲的性格,就如父亲在1944年那晚一样,他不追问便应了下来。

  那天两人搀扶着到了墓前。一切安好。

  这一句承诺,胡阿新一直在坚守,而这样的守护,胡学健也继续下去。

  78年来,这条古道因为胡阿新父子的足迹愈发“精神”。村民王昕凤聊到,古道曾是长潮岕村出村的要道,近年来越来越不“常用”,得亏了胡阿新父子,修葺散边的古道,清理两边的杂草,古道并未年久失色。

  接力

  半山腰的女战士墓紧贴着胡阿新奶奶的墓,墓体用大石细致地围砌着。

  “去年新修了下墓体,也新做了墓碑,现在来祭扫的人多了,新四军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一群又一群的共产党人牺牲,才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到了墓前,胡学健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绕着墓走了一圈,胡学健娴熟地开始清扫零星的杂草和落叶。

  胡学健初中未毕业,其实不善表达,但在聊天中,他口中偶然冒出的“大词”:责任、传承、世代相守、诚信。字字坚定。

  近两年,因为胃不好,胡学健常跑杭州看病,最舍不下的就是这份承诺。

  “今天来看看你,明天我去医院,要住院几天。”胡学健对着墓碑闲谈,说给“她”听,也在说给自己听。

  这时,胡学健儿子胡凯带着孩子胡泽宇也赶上来了。

  对胡凯来说,爷爷和父亲没有踏出过村庄一步。

  不是概念上的没有,是心灵上的定立不动。他们没有离开过那座墓一步。

  “我是第三代,终将接过这一守护的这一棒,这是承诺,也是文化传承。”自从父亲病后,胡凯洞悉他内心的牵挂。

  村干部俞慷是村里的年轻人,在整理胡家世代守护的故事时,深受感动。他的一番话令人久久回味:“我们始终相信一种传统的满足,人的朴素愿望、终极愿望是安安稳稳、知足常乐、从一而终。”

  确实,这是常识,也是真理。当一代人跑完一程,下一代自觉地在跑道上奔赴下一程。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