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金华 >

耄耋老人陈训烈:一辈子都在琢磨雨的“脾气”

六十年的坚守,从白天到黑夜,只为青山绿水

发布时间:2022-07-26 09:53:14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胡哲南 杨萤萍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1日消息记者胡哲南通讯员杨萤萍文/摄

  有一种精神叫六十年的坚守,有一种感动叫选择寂寞与奉献。

  从1962年建成到今天,六十年来,磐安县尚湖雨量站历经4次搬迁,但有一个人,却坚守了60年。他对日夜守护的这片地,与其说是“站”,不如“家”来得更为贴切。

  观气象、测降雨、发电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步行穿梭在田间地头,往返于家与雨量站之间,不间断地测量降雨量、发送水文数据。他从青葱少年到耄耋之年,默默奉献。

  他叫陈训烈,今年85岁,是磐安县尚湖镇尚湖村村民。7月21日一早,陈训烈老人头顶一草帽、脚踩解放鞋,腰间系着一把勾刀。陈训烈老人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但老人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利索。他说,去山上看看尚湖雨量站设备运行情况,顺便除下草。

  出家门、进小巷、过田野、爬小山,7分钟的步行途中,陈训烈讲述起他与雨相伴的60年:

  1962年,尚湖雨量站建成,这是磐安县首座水文站。那年,陈训烈24岁。当时,水文站的同志找到陈训烈,想让他担任尚湖雨量站的观测员。每日5次按时测量汇报、每次清晰登记、每月邮寄一次记录表……《委托代办协议书》上,每月10元的工资和全天候、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十分不匹配。可是,陈训烈依然走上了烦琐、细致的测量之路。

  2时、5时、8时、14时、20时,这是一天中测量的五个时间节点,只要降水量达到3毫米,陈训烈就会准时准点出现在雨量站。其间,有很多其他单位以翻倍的工资、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去干,他都拒绝了。

  最质朴的语言往往最有感召力。“雨量站大约10个平方米,别看地盘小,这里观测到的数据,60年都没出错过,精准就是观测员的‘王牌’。”置身雨量站,陈训烈老人挺直了腰板,字字铿锵。业绩固然值得炫耀,不过陈训烈更想反映的,是这句“60年没出错过”背后,雨量站观测工作的辛苦与辛酸。“选择了水文,就一定要学会吃苦,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陈训烈老人说。

  打雷时被电击滚出好几米远、台风天蹚着半人高的水去发电报、暴雨夜去测量途中迷路……他的每个故事,都是在雨天。陈训烈老人挽起裤脚,腿上零星有一些疤痕,有新伤,也有旧伤。这些年份不一的伤痕,静静诉说着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坚守岗位,不能松懈,抢抓第一手观测资料是我的职责。”陈训烈老人说。

  多年来,大家都把陈训烈当成了天气预报员。“老陈,要下雨了吧?”“今年冬天会不会有雪呀?”……陈训烈老人听了笑眯眯,说明大家伙都信任他。只有他自己知道,面对无法捉摸的天气,只有用心。

  每天测量5回、几十年没睡整觉、从不出远门、总是一身泥一身水……陈训烈妻子周瑞芬嘴上嫌弃,心里却心疼他。遇上汛期便要带着一家人“打仗”,一次次迎着暴雨观测水位和雨量。老人提供的每一次精准水文数据,都在为地方政府、防汛部门提供实时水雨情信息,为下一步进行防汛抢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没办法,我们工作就这样,别人下雨往家跑,我们下雨往外冲,好在老伴理解支持我。”提起家庭,对工作问心无愧的陈训烈却说:“这是我心里最大的歉疚。”

  耳濡目染,周瑞芬也学会了测雨量。丈夫有个身体不适的时候,她就顶上。通过亲身体验,周瑞芬渐渐理解到了丈夫的执着,量杯虽小,责任重大。“老陈废寝忘食,就是防汛一线的‘拼命三郎’。”今年77岁的周瑞芬说。

  这些年,老人的性格也如这雨水一般,时而宁静细致,时而热情坚韧。“2019年安装了水雨情智能遥测系统后,只要早上8点去测一次就好了,轻松了不少。”说着,陈训烈老人眼里泛着泪光说,“如今有了自动化仪器,也不需要我了,但我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我还想继续守护下去。”去尚湖雨量站的路,他走了无数次,可每一次去,都心潮澎湃。

  今年3月,水雨情智能遥测系统升级,实现了全自动测量。但是,每天上午8点,陈训烈老人还是忍不住再去看看。考虑到陈训烈老人身体硬朗,工作热情高,磐安县有关部门把尚湖雨量站的钥匙交给了他,由他负责这里的日常管护。

  “老人把雨量工作视为生命,他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磐安县尚湖镇党委书记杨震表示,高尚的人格永远具备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位质朴、执着的老人守住了清贫,耐住了寂寞,“六十年”坚守,“一辈子”恪守信念,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60年来,尚湖雨量站迁移了4次,雨量员仅陈训烈一人。书桌底下的一个木盒里收纳着陈训烈60年间每一次量雨的数据记录本。有些封面已经泛黄、破损,里面记录的每一次降雨数据都清晰可查。“天气变化多端,想要琢磨透,那是不可能的,这活还得靠勤快、仔细。”陈训烈老人摸着数据记录本,一脸珍惜。

  青丝变白发,初心仍不改。陈训烈老人老房子的土墙上满满当当的荣誉奖状,犹如深夜里闪闪的星光散发着光亮,也宛如陈训烈老人的六十年质朴的坚守,在新时代正能量洪流中熠熠生辉!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