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团聚”!长津湖战役牺牲的浙籍烈士春节“回家”

发布时间:2022-02-07 09:06:00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这个春节,对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82岁老人吴志成来说,是难忘的。

  大年初四(2月4日)上午,吴志成在家中惊喜地收到了一幅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叔叔吴海法烈士的肖像速写作品。画中的吴海法烈士头戴军帽,身着棉军装,面带微笑,眼里透着坚毅。

  “很像,画得很像!”吴志成从浙江传媒学院陈凌广教授手中接过画像时喃喃道。

  为了圆烈属一个“团圆”梦,虎年春节,钱江晚报联合浙江传媒学院“为烈士画像”活动走进了吴海法烈属家中,让亲人跨越时空,实现“面对面”重聚。

  最后一封家书:等解放胜利,荣归探母

  找到吴海法烈士的家属,是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告诉我们的。

  临近过年,叶庆华变得更为忙碌,她要采购大米、食用油、牛奶等年货,联系志愿者,走访烈士亲属。

  这是叶庆华的一个新年愿望——替烈士回家看看,给他们的亲人送点年货、写幅春联、过个生日。

  从元旦至今,叶庆华已经走访了32位烈士家属,她的脚步还未停歇。

  1月22日,叶庆华和志愿者一起来到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这是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吴海法烈士的老家,见到了他唯一的侄子吴志成老人。

  1918年,吴海法出生在这个浙西乡村,1947年参加革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随部队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朝鲜下碣隅里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76师288团2营战士。

  “下碣隅里”这个地址,过去很多人有些陌生,但因为电影《长津湖》被更多人熟知。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最南端,储藏着美军两个精锐团的补给,还有简易的运输机场和一所战地医院。特级英雄杨根思就是在下碣隅里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吴海法的最终归宿,也在这里。

  “他去部队后,给家人写过一封家书,落款时间是1950年11月16日,这是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封家书。”吴志成拿出几张泛黄的信纸,是吴海法请战友写的,随信寄回的,还有一张参战证明书和军功章。

  信中言辞恳切,让叶庆华动容落泪,“他说让家人暂忍一切,不要挂念,等光荣的解放事业完成,荣归探母。”

  遗憾的是,这封家书写完后不久,吴海法牺牲。直到1965年,家人拿到了他的烈士证。“那时候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两年,是带着遗憾走的。”

  这次探访,让叶庆华萌生了为吴海法烈士画像的念头,于是她联系上了钱江晚报和浙江传媒学院“为烈士画像”团队,期待这个春节能让吴家人“团聚”。

  看到画像,仿佛真的见到了叔叔

  接到叶庆华的“求助”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凌广教授。

  “没问题。”还在休假中的陈凌广教授立马答应,来完成这幅意义非凡的肖像作品。

  陈凌广也是衢州人,得知这位牺牲在长津湖的吴海法烈士是老乡,更是充满了敬意。

  吴志成老人保存的材料里,有一封吴海法在1950年11月写给母亲的信,信中附了一张泛黄照片,只是时过境迁,已模糊不清。

  为了更好地还原和展现吴海法的原貌,陈凌广在参照模糊旧照的基础上,依据家属的面部特征将人物的耳垂略画大了些,更符合家族基因特色。

  “差不多花了2天时间,三易其稿完成。”陈凌广透露,为了更生动展示吴海法烈士形象,除夕前一晚,他在衢江大桥踱步,“走在三衢大地上,迎着江风,我的脑海中就想起了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小年轻,为保卫国家,离开自己原本安宁的家乡浴血奋战,眼里透着坚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汲取了故土的灵感,陈凌广马上回家,拿起画笔完成了最后一稿。

  “这是一种对家乡的回报,也是对家乡民族英雄的最好纪念,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陈凌广说。

  大年初四,在衢江区委宣传部的对接协调下,陈凌广带上装裱好的画像和一幅自己创作的虎年字画,在衢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云溪乡相关负责人的见证下,来到了车塘村。

  早已等候多时的吴志成老人,八仙桌上摆着瓜子花生,还有农村人待客的最高礼遇——茶叶蛋,等候这一“团聚”时刻,闻讯而来的叶庆华和志愿军烈属金志建,专程从金华驱车而来。

  “很像,很像,这幅画画得很好,对我们家属来讲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属站在眼前一样,我要把它保存好。”吴志成拿着画像看了又看,表示看到画像就仿佛真的见到了叔叔,让他非常感动。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