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多措并举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布时间:2021-11-26 11:05:13 来源: 文明海宁微信公众号

  走进学校,文化长廊曲折延伸至校园各处,满溢着书香、氤氲着墨韵,文明新风吹拂着校园;步入课堂,学生们诵读经典之声,韵律悠扬、声声入耳;漫步城市的大街小巷,穿着鲜红马甲的“小小志愿者”走街串巷,既帮助居民做好环境卫生,也用脆生生的童音向大家宣传文明知识……

  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海宁市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优化成长环境,为祖国花朵茁壮成长培育“沃土”。

  强化机制建设 丰富教育载体

  近一年来,海宁市着眼于“百年大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为契机,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局面,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深走实,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抓不懈。今年以来,海宁市在开展“红船精神进校园”的同时,彰显潮文化特色,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校园,设置系统德育课程,统筹全市师资力量,打造具有潮城辨识度的“红船领潮”德育品牌,将培养“红船旁的新时代弄潮儿”确定为育人目标。

  与此同时,创新“沉浸式”教育方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海宁市推出了“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利用乡村“复兴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文化场馆资源,拓宽“真善美”红领巾实践基地等校外阵地覆盖面,开发以“红领巾奖章”为激励机制的活动载体,策划实施“我在红船旁成长”系列红色研学活动。通过“重走一大路”“童眼看家乡”等体验式的活动传承奋斗精神。目前,各中小学校已开展红色研学60余次,打卡爱教基地2000余次,参与学生达到1万多人次。

在斜桥火车站开展沪杭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带发布仪式。

  在德育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下,海宁市未成年人校内外德育活动比例同比上升20%。

  深化文明实践 滋养道德风尚

  “同学们,欢迎参加联丰村‘复兴少年宫’夏令营,第一堂课我们欢迎汤正明老师为大家讲解榫卯的制作过程。”在这个暑假,盐官联丰村作为海宁市首批示范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依托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村里的孩子带去了丰富多彩的暑假课程。

  不止联丰村,海宁市作为全国首批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县市,明确了首批5个示范试点镇,14个示范试点村、单位,率先推进常态化、全域化、品牌化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打造新时代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高地,助力共同富裕新征程。截至目前,海宁已完成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全域村社区全覆盖,本年开展各类活动共计3600次。

  乡村“复兴少年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7月8日,海宁市第二十一届“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活动暨暑期“春泥计划”启动仪式在周王庙镇云龙村启动,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争当“共富同行”小先锋。为了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海宁市还成立了22支乡村“复兴少年宫”志愿服务总队,积极开展优秀青少年志愿者选树,培养青少年志愿者骨干112人。

组织青少年开展劳动实践体验。

  榜样教育持续深化。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努力寻找身边的“新时代好少年”,挖掘和推选一批可亲、可学、可敬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在少先队组织中掀起寻找“新时代好少年”的热潮,营造人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2021年,共评选了100名海宁市“新时代好少年”,其中6名被评为嘉兴市“新时代好少年”。全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20余次,累计参与约10万人次。

  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将“海宁皮影”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斜桥镇中心小学成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打造“趣味国学坊”等未成年人阅读实践品牌,开展“你好,甲骨文”等传统文化赏析、特色非遗制作系列活动36场。

  “小习惯”带动“大文明”,海宁市全面深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全年持续推进以“‘诗’‘画’说节俭、‘光盘行动’我们来接力”、绿书签进校园等文明礼仪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百名小导游带你游文明城”活动,“文明小导游”共计开展节约粮食、公筷公勺等文明好习惯宣传活动20余场,推动未成年人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海宁二中学生走进灯彩实践基地。

  优化成长环境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孩子一放暑假,我是既高兴又担心。”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市民卢女士对暑假爱恨交织,“自由自在的暑假,孩子开心,家长揪心,不是担心荒废学业,就是担心人身安全。”

  不过,卢女士的担心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海宁市持续开展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活动,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等阵地,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年万名中小学生走出家门,参加文化熏陶、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丰富假期生活,培养爱祖国爱家乡情感。这也成了海宁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书法家到海宁中学传授学生书法技艺。

  在丰富暑期社会实践的同时,不断开辟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内容涵盖科技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目前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总数量已达83所。

  同时,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服务阵地和社工队伍建设。依托市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广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社会机构辅助”的形式,夯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组建了一支来自卫健、教育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医生、教师等24位优秀专家组成的“海宁市青少年空中加油站”辅导团队。截至目前,共接待80多例个案,转介240多例,相关微信群有家长“粉丝”12000多人。以多元化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民族兴,让孩子们行走在正确的人生成长道路上,用爱心和耐心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海宁市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要目标。未来,海宁市将继续围绕深化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优特色品牌,突出各级阵地特色,真正实现“一宫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南苑中学学生开展弯腰一秒活动。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