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顺:探索“焕发生机”新路径 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

发布时间:2021-08-14 09:00:00 来源: 新华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血脉延续。

  浙江泰顺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中国廊桥之乡”“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截至2021年8月,泰顺县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5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0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接轨?近年来,泰顺深入探索“非遗+旅游”新路径,寻找弘扬非遗文化的“泰顺模式”。

  非遗+创新=活力

  “还以为是三星堆的真品呢!”“真是高手在民间。”“博物馆面具甜点安排一下。”2021年4月,泰顺米塑非遗传承人张甜清以米塑复原四川三星堆黄金面具,在网上引起了一波热议。“出圈”的非遗一改“古老”形象,焕发生机。

张甜清在综艺节目中与嘉宾共同制作“米塑版”黄金面具。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是让非遗传承下去的必经过程。”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碧时认为,创新能让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来自温州的大学生研学团就深有感触。近日,他们来到泰顺大安米塑基地,上手体验、感受非遗。“我们第一次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并沉醉其中,乐不思蜀。”大学生小叶表示。

研学团在大安米塑基地体验。温州市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让米塑项目融入日常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大安乡米塑非遗基地还创新推出了多肉植物、卡通红军、三星堆系列众多创意作品,深受市场欢迎。“我们还计划以‘盲盒’的形式推出游戏IP造型米塑。”泰顺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鲍厚济介绍,该非遗中心正在和大型游戏公司对接洽谈,计划让米塑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零距离走进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打响泰顺非遗的影响力。

  “创新,让更多人喜欢米塑,也让我们看到这项非遗传承、发展的美好未来。”张甜清说。

  非遗+市场=活力

  “我们引入社会资本,以合作社形式在大安乡大丘坪村创办了土陶文化基地,这是泰顺非遗市场化过程中的一大创新。”谢碧时介绍,部分非遗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其传统工艺流程、关键技艺等才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弘扬,因此,他们以“生产性保护”理念,打造了制陶生产、体验基地。

孩子们在土陶文化基地体验土陶制作。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土陶文化基地已创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市级文化创意街区,成为非遗体验的必来地、亲子研学的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泰顺县大安乡党委委员张奕足介绍道,他们成功举办了三届非遗体验旅游节,在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非遗基地是泰顺非遗走向市场、走向大众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泰顺共有54个非遗传承基地,促进了泰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无独有偶。为加快石雕非遗项目的发展,近年来,泰顺县还打造了一座集人才培育、石雕创作、宣传展示、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泰顺石文化创意园。“泰顺石雕这一非遗技艺,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泰顺县石雕非遗传承人潘成松说。

潘金松石雕作品《红动浙南》。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泰顺石”,更成为了造福一方的瑰宝。据统计,泰顺县目前共有从事“泰顺石”创作和销售的企业超100家,实现总产值超4亿元,辐射带动10多个乡村集体收入增收超3000万元。

  市场,让非遗不遗,活力不息。

  非遗+旅游=活力

  如果问游客“来泰顺旅游玩什么?”半数答案可能会是“廊桥”。“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泰顺旅游的“打卡地”。

泰顺廊桥。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名声在外的廊桥是泰顺旅游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泰顺通过套票“串”联非遗和旅游,米塑、制陶、提线木偶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动”起来,“传”开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泰顺7家3A级以上景区融入非遗表演和体验项目,3家县内民宿成为温州市非遗民宿创建单位,非遗演出200余场,非遗展示70余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观看和体验。

泰顺非遗体验旅游节。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泰顺还通过举办“百家宴”、“三月三”、廊桥文化旅游节、非遗体验旅游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开发廊桥模型等一批优秀非遗旅游伴手礼,推动泰顺非遗影响力不断提升。

  泰顺县相关负责人认为,“非遗+旅游”不仅展现了泰顺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丰富了旅游业态,还有利于非遗传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