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文明时评 > 头条

助长陋俗的“彩礼贷”注定不招待见

发布时间:2021-03-19 11:25:08 来源: 河北日报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月16日,一则关于“江西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引发舆论关注。九江银行客服人员表示,他们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海报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据《北京青年报》3月17日报道)

  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一年、年利率低至4.9%,可用于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购家电等用途……九江银行瞄准目标客户推出“彩礼贷”,遭到网友与舆论的吐槽与批评。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高价彩礼攀比之风盛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为孩子结婚借钱、贷款送彩礼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导致债台高筑、因婚致贫,给婚姻和家庭蒙上阴影,人们要求治理遏制高价彩礼的呼声一直颇为高涨。

  近年来,经过有关方面的宣传、引导,倡导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渐成社会共识,各地出现了零彩礼的婚礼新风尚。然而,九江银行却在此时看似善解人意、雪中送炭地推出“彩礼贷”,反其道而行之,无异于给这一陋俗推波助澜,刺痛大众神经、遭到社会抵制,完全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换言之,“彩礼贷”惹众怒的原因,不只是使用了一个容易招骂的名字,涉事银行“三观不正”才是关键。

  在消费越发多元化时代,商家针对特定消费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产品,既可增强产品竞争力又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原本无可厚非。然而,进行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合法守信,不违背公序良俗。近年来,除了最新出现的“彩礼贷”,还曾经出现过新婚贷、二胎贷、培训贷等。虽然名目上五花八门,但本质上都属于信用贷的范畴,有诱导消费者过度负债之嫌。

  任何服务产品的提供,任何商业逐利行为,任何创新营销手段,都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银行“彩礼贷”不招待见提示广大企业,引导理性、健康消费,倡导、恪守商业文明,才能塑造良好口碑、增强顾客粘性、实现各方共赢,反之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既损自身声誉又给社会添堵。(范子军)

标签:编辑:陶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