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头条

增强自信就是抵抗力 浙江抗疫一线记者分享"疫"线心理历程

发布时间:2020-04-17 09:54:00 来源: 天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翁浩浩 戴睿云 视频 陶韬

他们闻令而动、毅然逆行,展示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他们深入现场、坚守一线,践行了求真求实的职业操守;他们善于求变、敢于创新,展现了全面扎实的业务素养;他们拉近视角、走进百姓,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人文情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他们和广大医护人员一样都是英雄、都是勇士!

4月16日,浙江举行抗疫一线记者代表座谈会,中央新闻单位驻浙机构和浙江新闻媒体的9位记者代表分享了在抗疫一线的采访经历和难忘瞬间。

下午3时半,暖阳透过窗口,抚润人心。会场里,满满的自豪感洋溢在与会记者代表脸上。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省市县三级媒体一大批记者投身抗疫前线,用手中的纸笔、话筒和镜头,真实记录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用心用情讲述感人故事,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凝聚起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座谈开始前,激昂音乐响起,大屏幕上回放着记者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场景,把大家再次带入了那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一幕幕。

“战斗”,这是深深印刻在3位赴湖北一线采访记者代表心头的词汇。

“重症病房就像战场,是与死神抢人的地方,时刻发生着感人故事。”浙江日报记者胡元勇第一位发言。他说,在荆门37天的采访,他几乎每天“冲”进重症病房,用相机记录下浙江医疗队员们的战斗和坚守、奉献和付出,“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再辛苦也值得。”

1月25日大年初一作为浙江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唯一的随队记者驰援武汉,前线采访66天,刷新了浙江在线记者王坚颖职业生涯的多项纪录。他讲起一件事:到武汉没几天,医疗队每天乘坐的商务车司机就被确诊新冠肺炎,而此前他一直坐副驾驶座,“我来不及害怕,只想争分夺秒发更多报道,如果没干事就倒下,那太不值了!”

浙江卫视记者石磊和同事周家齐难忘和浙江医疗队员一起临别武汉时的场景:当地医护人员、群众和志愿者自发赶来,与医疗队员相拥告别,有的泪流满面,“谢谢”“辛苦了”“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路过的私家车司机也自发鸣笛向医疗队致敬,“那些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应该被铭记!”

在湖北武汉、荆门和省内各个抗疫战场,广大记者深入医疗救治和防控复工一线。有的记录最美“逆行者”告别亲人的感人场景,有的见证医患携手与病毒顽强抗争的艰辛历程,有的关注卡口工作人员风雨中的坚持坚守,呈现出全民抗疫的生动景象。这其中,不乏中央新闻单位驻浙机构记者的身影。据统计,中央主要媒体先后刊播有关浙江疫情防控报道2万余条(次),为我省战疫情、谋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从“健康码”到“城市大脑”、精密智控,人民日报浙江分社记者窦瀚洋对浙江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经验“如数家珍”。他说,这背后凝结着每一位浙江人的支持与努力,“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新闻报道中,人民群众永远不会缺席。”

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俞菀先后参加了40余场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参与了集中救治、援助湖北、患者出院等许多重要采访。“近3个月来,我始终与浙江医务人员在一起,努力用自身感悟和手中纸笔,让更多人懂得‘医者仁心’。”

又“快”又“慢”、“同”也“不同”、又“红”又“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记者站记者高珧用3个词总结报道心得,重要新闻第一时间发、重头报道沉得下心;做好常规热点报道的同时,追求独立思考的好新闻,充分展示浙江经验;同时,把镜头聚焦专业敬业的浙江医护人员、党员干部抗疫“网红”。

用逆行记录逆行!话语回响耳边,感动激荡胸口,一位位“新闻战士”跃然眼前。

“疫情在哪里,记者就应该到哪里。”杭州日报记者柯静20余次深入发热门诊、浙大一院隔离病区采访,五送五迎浙江支援湖北医疗队,为此她也顾不上小家,“我对自己采取居家隔离,连续7周没和家人团聚。”

宁波广电集团记者董寅寅是单位首批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之一。作为年轻记者的她动情地说,“有太多瞬间让我们动容,有太多场景值得我们报道,我们更加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在温州日报记者姜巽林看来,抗疫报道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这段特殊的经历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走好未来的新闻路。”

交流持续着,触动也不断深入。

大家表示,要对标看齐“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巩固和发扬抗疫宣传报道的工作成果、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在投身“两手硬、两战赢”中锤炼“四力”,努力做政治坚定、理想笃定、格局宽广、本领高强、作风过硬的新闻工作者,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标签:编辑:陶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