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 桐乡

桐乡:以“文”化人,润泽“风雅桐乡”

发布时间:2020-01-03 17:08:0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桐乡市文明办供稿

  1+7+9+8,这4个数字相加意味着什么?在桐乡,这意味着“用战略的思维、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1”和“7”,指的是围绕“建设人文名城打造风雅桐乡”这一总目标,着力开展“文明示范城市、书香城市、国际化品质城市、品牌文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名城”七城联创。

  “9”和“8”,指的是围绕“培育推广一个城市文化品牌,总结提炼一种城市文化精神,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体设施、一批市民阅读平台、一批公共活动空间,持续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创作一批文化文艺精品,推进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平台,培育引进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九个一”开展工作;以及2018年至2020年,每年至少实施八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2012年,桐乡吹响了建设“人文名城”的号角,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2016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内涵,打造“风雅桐乡”,文化的力量在各个领域星火燎原。2017年,桐乡召开了以“筑人文名城·颂风雅桐乡”为主题的千人文化发展大会,会议提出把“风雅桐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人文名城、风雅桐乡”享誉海内外,成为桐乡靓丽的金名片。2018年底,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高水平打造“风雅桐乡”,文化之于桐乡发展的意义更加深远。刚刚举行的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文化建设是党代会报告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弦歌不绝,风雅相继。在此指引下,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桐乡踏歌而行,唱出了一曲曲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文化之歌,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文”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与“人”结合出“人文”优势,丰润滋养着桐乡大地,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精心抒写“风雅桐乡”动人篇章。

  一“点”统领,以价值力量提振精气神

  信仰如塔,不断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去年初,“诚信奶奶”孙杏宝感动全国。“10元钱欠了50年,98岁的她一定要百倍偿还”,一时间,诚信话题引爆桐乡,相关推文被无数市民转发、点赞,携手完成了诚信的接力、美德的传播。在这一新闻事件背后,映射出当代桐乡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桐乡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桐乡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广泛推出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打造“日行一善”城市品牌,不断孕育“最美群像”的社会风尚。

  回望这些年,我们被身边一位位“最美”人物感动着。在前不久评选出的第七届嘉兴市道德模范中,火场逆行、救下6条鲜活生命的村干部吴晓东和照顾患病堂弟一家三代40余年的李仁仟,分别获评见义勇为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他们中,还有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传递人间大爱的“好义工”;有尚在休假时偶遇交通拥堵、冒雨指挥的“好警察”……

  时代楷模树风尚。一位位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为自己留下一个好口碑,为桐乡百姓树起了一座真丰碑。当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不断凝聚,诚信体系建设也渐入佳境: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截至2019年10月底,在全国375个县级市中,桐乡排名第42位。

  继往开来,溯源初心。近年来,与“最美群像”遍地绽放相伴而生的,是桐乡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抒发“我自爱桐乡”情怀,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汇聚起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2017年,在由桐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一场诗文大赛中,市委书记盛勇军作为首位特邀朗读者,诵读了茅盾先生的名作《白杨礼赞》,用“我自爱桐乡”这一情怀,道出了他对桐乡人民和事业的承诺。此后,犹如一股春潮涌动菊乡大地,“我自爱桐乡”激励百万桐乡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往无前。

  2019年8月,在台风“利奇马”考验面前,桐乡广大党员和干部表现十分出色,特别是很多基层干部风里来、雨里去,与台风“竞速”的点滴,温暖了一座城。

  “每个人的岗位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不论大家身处哪一种工作岗位,身怀什么样的工作技能,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助推桐乡发展。”这是从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围绕“我自爱桐乡”主题开展的大讨论上传来的肺腑之言。

  行胜于言。在桐乡上下深入践行“三服务”的今朝,广大党员干部用热心、真心和耐心,当好企业、群众、基层的“贴心人”。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与时俱进的“我自爱桐乡”更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不竭动力。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如今,“我自爱桐乡”的磅礴力量滋育着桐乡的生命力,激发着桐乡的创造力,培植着桐乡的竞争力,激励着桐乡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歇。

  一“横”贯穿,涵育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风雅桐乡,人文璀璨。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品质,光亮一方水土,激荡一方心灵。

  俱往矣,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桐乡,境内留存了众多文物古迹,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文化名人。古代有赵汝愚、辅广、张履祥、吕留良等硕彦大儒。近现代有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大师丰子恺、金石篆刻家钱君匋、摄影家徐肖冰、红军女将领张琴秋、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等。他们皆在各自领域造诣非凡,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时代担当引领着众人前行。

  看今朝,历史之于我们的厚爱、名人之于我们的财富,桐乡都不曾辜负。“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文学之乡”“中国排舞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新戏剧之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篆刻)”等含金量颇高的文化品牌成功创建,给桐乡打上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个性标签。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丰子恺散文奖、“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伯鸿书香奖、“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比赛、乌镇戏剧节、中国乌镇·围棋峰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进一步提升了桐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只有从来路中认清自己,才能从历史中获得自信。桐乡人深刻认识到挖掘、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去年6月,在乌镇镇民合村举行的文物保护志愿认领仪式上,77位乌镇镇文物守护人每人获得了一张“乌镇镇文物保护单位认领证”。自此,他们成为了乌镇77处文物的守护者、传播者、推广者,坚持常态性呵护身边的文化遗产。

  在桐乡,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桐乡的文物如数家珍,对桐乡的文物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就是31名“文物故事宣讲员”。

  文化的传承,除了要用时光打捞,更须情义守望。其真正的能量,在于代代守护,在于生生不息。前不久,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全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数据(2018年度)》,桐乡在被纳入评估的83个县(市、区)中位列全省第二,嘉兴第一。这是桐乡自2015年以来,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二,而这背后,是桐乡文博事业的累累硕果。

  赓续传统文化之魅,赋予其现代化之魂。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一“撇”一“捺”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

  2018年8月,座落在市区凤凰湖边的桐乡市首家伯鸿城市书房亮相。一时间,读者蜂拥而至,成了桐乡新的网红打卡地。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座城市,将“黄金地段”留给了书香,留给了市民。去年12月30日,随着伯鸿城市书房(凤鸣街道)的启用,全市各镇(街道)伯鸿城市书房实现全覆盖,让桐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的书香历久弥新,“十分钟阅读圈”不再是梦。

  2019年12月28日,另一座文化地标——桐乡市图书馆(陆费逵图书馆)全新启用。河水潺潺、绿意萦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静阅读是何等惬意的事。书香桐乡正成为一种风尚,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去年7月,乌镇大道旁,绕城北路南,投资概算8.33亿元的桐乡市全民健身中心拉开了建设大幕。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是城市的内涵和灵魂,那么文化设施就是城市的构架和血肉。从市文化中心到吴蓬艺术院,从精致现代的城市规划馆到遍布全市各镇(街道)的伯鸿城市书房,一批文化地标不断涌现,城市的诸多细节都被文化浸润。

  文化是魂,也是根。在基层,首批通过《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和“五个百分百”建设要求的桐乡,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成为基层群众的文化“福音”。176家农村文化礼堂点缀乡间,一派红火。闲暇时间,村民不约而同地去文化礼堂坐坐,听讲座、看图书、跳排舞、拉家常……这里,成了村民精神享受的乐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桐乡文化管理部门还突出群众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自主权和主体性,创造性地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就像种庄稼一样,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厢,在河山,一台“春晚”连续办了30余年,饱含人文情怀;河山蚕花节、高桥稻草人创意大赛、双庙渚蚕花水会、桃园槜李节等系列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时,几乎每村都会办“村晚”,文化走亲拉近了距离,农村文化反哺城市展现出文化自信;排舞队、腰鼓队、武术队、戏曲队,一支支扎根农村、社区的文艺队伍,在桐乡大地唱响“希望的田野”。

  那一厢,桐乡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包容并蓄,雅俗共赏,“金杯”和“口碑”两不误,多部图书、戏剧、舞蹈、纪录片等作品获得全国性重大奖项或入围省、市文化精品扶持项目。文学艺术金凤凰奖、群众文艺菊花奖等活动的举行,始终保留着文化立心、精品铸魂的初心。

  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是桐乡文化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是生动的注脚。

  百年老字号“丰同裕”把蓝印花布“整出生活味、整出互动性”,这是桐乡将传统文化创新外化于行的一次尝试;“佳教玩具”的车间里,各种磁性益智类玩具“走下”生产线;桐乡·浙江传媒华策电影产业园,基建已经完成,项目正进入装修和绿化完善阶段;“温克尔曼乐器”的文化智造项目,采用最新智能钢琴教学系统的“钢琴教室”,让弹钢琴有了全新的体验……

  产业是文化中长出来的“树”。文化产业的发展,植根于时代的土壤。

  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桐乡专门委托了省规划研究院,因地制宜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重点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工程,着力打造“3311”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包括3大文化类特色小镇,3大文化产业园区,1批文化创意街区和1批众创空间,通过重点产业平台的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纵观过去的2019年,桐乡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颇为强劲。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翻篇归零再出发?桐乡已锚定目标,踏上实干新征程——力争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6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70亿元和84.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5.6%和1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7.6%。

  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以文化为根,桐乡大地生长出的这一新兴产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不日新者必日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决胜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文化自信吸吮着千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奔腾在桐乡儿女的血脉中,已经并将继续化作开创桐乡更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