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碶12名志愿者"组团"签署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发布时间:2019-12-18 10:33:00 来源: 仑传客户端

  生命接力,让爱延续!12月12日,北仑区红十字会迎来一支特殊的队伍,12名志愿者“组团”相聚在此,只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签署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他们来自新碶街道芙蓉社区红十字博爱志愿服务队,年纪最小的27岁,最大的48岁。

  当天上午9点,在红十字会二楼会议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一一落座。眼前是一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和一张登记卡,大伙儿寒暄几句后,便默契地不再言语,各自提笔,在白纸黑字的表格上工整填写信息,并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没有半分犹豫,传统的习俗观念就这样在利落、简单的动作中“破茧”。

  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此次“组团”而来是受队长王华峰的影响。个子不高,能量很大,45岁的王华峰加入服务队仅1年9个月,服务总时长却超1300个小时。“今年4月,我参加一场祭奠器官捐献者的活动,触动很深,也因此萌发了这个念头。有一回,我在志愿者骨干群里聊起这个话题,没想到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这才有了今天相约同行的一幕。”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家人的同意,“组团成行”并非如此轻易。就拿王华峰来说,为了说服妻子,足足“磨”了三个月。当然,也有全力支持,甚至结伴同行,这12名志愿者中有一对小夫妻和一对亲姐妹。

  张康和舒惠梅分别来自山西和衢州,结婚3年,定居北仑。“活着好好活,死后留下一点价值,很有意义。”27岁的张康年纪不大,看得通透。夫妻俩早有登记人体器官捐献的想法,只是不知去哪儿办,当队长有此提议时,自然就“入团”了。

  叶连维和叶茂是一对年龄相差10岁的亲姐妹,母亲早年病逝,给她们心底留下无法修复的伤疤。“那时眼看母亲离开,什么也做不了,太无助了。”姐姐告诉小编,她们一直从事志愿服务,就是想帮助那些同样无助的人,为他们点燃一份希望。

  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队长王华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描述的就是这些可爱的人。当天,12人全部登记了器官捐献,其中有一人还登记了遗体捐献。

  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逐年提高,不过像这样“组团”来登记的,此前没有过。

  目前北仑登记在册的有384人,捐献83例。这两年登记人数呈上浮趋势,最终实现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给医学研究带来巨大贡献,也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标签:志愿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