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建泉州石狮宝盖镇通过试点建立二维码门牌积分制,将各家各户红白喜事操办规模、宴席桌数、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家人家庭所获荣誉,以及小孩入伍、升学等等记入“文明档案”,以文明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文明带来的实惠,进而营造更加浓厚的乡风文明。
作为文明乡风塑造与乡村治理的有益尝试,福建泉州推出“文明档案”的做法值得我们各地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借鉴,也让“文明”可见可享成为了现实。如何更好地结合各地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文明新风评分细则、奖励办法以及可具体的实操办法,在提高群众参与积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真正起到约束村民行为,引导大家自觉履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的目的,值得我们深思和实践。
“文明档案”让乡风文明真实可见。除了规范设置红白喜事操办规模、宴席桌数、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家人家庭所获荣誉项目外,还要尽可能将家庭环境整洁指数、垃圾分类指数、孝老爱亲指数、家庭成员文明出行指数、诚实守信指数等折算纳入文明积分,确保“文明档案”全面反映家庭文明程度。同时要设置“红黑榜”定期公示,对评选出的“红榜”家庭,实行加分奖励,而被列入“黑榜”的家庭,要采取谈心谈话、教育引导、依法惩治的方式纠正其错误或不良行为。
“文明档案”让文明积分客观可信。负责日常“文明档案”的评判团成员要由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对个别家庭加分项要逐级的审核,确保评分客观、公正,同时对家庭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失信行为、不善待老人、不文明养宠等要实施扣分机制,让“文明档案”真实反映客观存在,让抵制“不文明行为”成为日常村民常态。
“文明档案”让文明行为可兑可享。“文明档案”可根据政策法规适时更新,及时将对文明家庭、个人文明行为的新要求纳入档案,并做好“文明档案”日常维护和管理,同时要运用好“文明档案”结果,对文明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典型选树、评优评奖、困难帮扶、金融优惠等方面给予优待。通过文明积分排名、积分实物兑换,真正有效提高村民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履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成为村民自觉行为,以此持续提升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