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 平湖

悉心照料94岁的患病婆婆,她不是闺女胜过闺女

发布时间:2019-05-07 17:34:07 来源: 浙江文明网 平湖市文明办

  很多人都说,判断一家人是否和睦,只要看这家人的婆媳关系就能一目了然。家住平湖市曹桥街道曹桥村12组的孙明珠一家,就是婆媳和睦的幸福家庭,媳妇孙明珠对94岁的婆婆姚丽君体贴入微,在婆婆生病期间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好媳妇,在我们方圆几里之内很难找到。”曹桥村村干部这样评价。

  悉心照料患病婆婆

  今年已经55岁的孙明珠是婆婆眼里最亲近的人,在外人看来,她们婆媳二人犹如亲生母女一般。婆婆虽然年事已高,身体却一直非常硬朗,经常自己出门在村子里散步,与邻居们聊天,生活也能自理。可让她没有料到的是,在2018年,婆婆却突然患上了脑梗。

  孙明珠记得,去年5月份,婆婆的行为产生了异常。“说着这件事,却做着另一件事,还把应该晒在阳台上的被子晒到了后院里,电视机搬来搬去。”她说,这样的反常行为让她开始警觉,为了保险起见,她带着婆婆来到了曹桥卫生院做检查。

  因为设备的原因,卫生院没有办法检查出婆婆的症状,孙明珠就带着婆婆来到平湖的医院做CT检查。CT一做,医生一看,她这才知道,婆婆原来患上了脑梗。

  脑梗毕竟不是小病,孙明珠就开始给婆婆安排住院,准备每天的伙食,通知家里人一起来照顾婆婆。她说,婆婆在医院里住了近半个月,除了刚开始的两三天有些神志不清外,之后的几天精神状态都很好,生活也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在婆婆回家后,她还将婆婆接到了二楼居住。

  天气渐热,孙明珠亲自给婆婆洗澡。她说,第一次婆媳两人进浴室时,婆婆还觉得不好意思,说是从来没听过有儿媳给婆婆洗澡的。

  那段时间,孙明珠每晚都要在厂里工作到9点半才回家。她说,每天她就利用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回家给婆婆做饭,赶得就像打仗一样,但婆婆的午饭她每顿都没有落下。

  用尽办法让婆婆恢复食欲

  在孙明珠的悉心照料之下,婆婆的身体恢复得非常理想,就在她认为一切顺利的时候,婆婆却在自家的后院摔了一跤。

  孙明珠说,当时那一跤摔得不轻,直接导致婆婆小臂骨折。再加上脑梗复发,她又陪着婆婆在医院里住了近半个月,最后在医生的诊治和她的照料之下,婆婆才得以出院。出院后,婆婆身体还是非常硬朗,当时孙明珠将工厂的活拿到家里来做,婆婆也会在一旁帮忙做工。

  谁知道就在婆婆回到家5天后,脑梗的病情突然恶化。孙明珠说,当时婆婆跟她说身体不舒服,她还只当是受凉了,便准备带她去卫生院挂点滴。但到了卫生院,婆婆的情况就恶劣起来,知觉慢慢模糊,手脚也开始僵硬,整个人处在昏迷状态。

  第三次来到医院的婆媳俩,最终得到脑梗加脑出血的诊断结果。孙明珠说,这一次病发比起上两次都要严重得多,因为有脑出血,婆婆不能用药,躺在医院里三天两头叫不醒。因为恢复缓慢,婆婆在医院里也基本没吃东西,每天就靠两瓶点滴撑着,在医院一住就是24天。

  回到家的婆婆身体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坐也坐不好,因为生病影响了吞咽功能,吃东西咽不下。为了能让婆婆重新恢复吞咽功能,孙明珠准备了许多食物,每一样都让婆婆尝试着吃一口,并且在每次吃饭前后给婆婆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在孙明珠的努力下,婆婆从原来只吃一口两口,慢慢地开始吃得多了起来。吃得进食物,身体就有了营养,婆婆的身体也开始慢慢变好,虽然不比从前,但也过了危险期。

  婆婆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现在,婆婆的房间已经被安排在一楼。为了保持整洁,孙明珠每天一早就会过来开窗,打扫一番。婆婆大病初愈,自己走路还是有些困难,原本吃饭都是在房间的床上吃的,但为了能让婆婆多活动,家里特意买了一个轮椅,婆婆就扶着轮椅学习走路。

  之前婆婆行动不便,孙明珠就给婆婆穿上成人尿不湿,但她觉得这样终究不是办法,自从买了轮椅之后,她领着婆婆上卫生间。她说,刚开始都是她扶着婆婆,自己倒着走,婆婆向前走,久而久之,婆婆学会了利用墙壁、床沿自己走到卫生间。

  婆婆的作息在孙明珠的照料下也慢慢规律起来。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后,孙明珠会带着婆婆到后院晒晒太阳,晒到中午领着婆婆吃中饭。吃完中饭休息一会儿,她就安排婆婆午睡,睡到下午3点左右,就会叫醒婆婆,并准备好牛奶和水果给老人家吃。

  孙明珠认为,虽然婆婆身体不好,但也不能一直躺着,必须要带着多动一动。于是每天只要有空,她就会带着婆婆运动,哪怕只是简单的散步。在阴天或者下雨天,老人家没有办法晒太阳了,她就会给婆婆活动活动腿部,加速血液循环。

  孙明珠照顾婆婆时总是非常小心,可一旦换成了别人,差距就体现了出来。她说,她没在的那两次,一次让婆婆摔了一跤,至今还在恢复当中。另一次发生在今年的大年初一,婆婆全身水肿,连夜送到医院才缓了过来。

  孙明珠说,婆婆家里的人都有长寿的基因,她也希望老人家能健康长寿,让她再多孝顺几年。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