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乡风文明

构建“1234”志愿服务模式 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聚焦群众所需 聚力项目供给

发布时间:2019-04-19 15:07:0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长兴县文明办

  为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和《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精神,长兴县着眼群众需求,整合各类资源,着力项目供给,积极构建“1234”志愿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

  一、搭建一个志愿服务架构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县级层面,建立长兴县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队长,县长任第一副总队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副总队长。总队办公室设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全县层面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策划、服务管理、运转协调。乡镇层面,成立乡镇志愿服务分队,由乡镇党委书记任分队队长。分队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制订活动方案,策划服务项目。村级层面,整合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风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成立村级“和治理事会”,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两委的一名负责同志担任正副会长,组织村里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二、培育两类志愿服务队伍

  以“党员干部+民间公益”的形式,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家园志愿服务队伍,将在职在编党员干部志愿者归集为六大类:家园先锋、家园园丁、家园文工、家园卫士、家园医生、家园顾问,利用业余时间定点开展帮贫扶困、村干部每天劳动一小时,干部走访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民间公益队伍。充分吸收社会力量进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等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调处类组织,定期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目前,共挖掘培育社会组织21家,志愿者近8000人。

  三、完善三种志愿服务机制

  一是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为保障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挂牌成立县志愿者培训学校,并从群团组织、农林水部门、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司法系统挑选233名专业人才作为志愿者培训学校的志愿讲师,定期为志愿团队做培训。二是加强志愿组织管理。严格落实志愿组织发展日常活动监测机制,从项目常态规范监测与项目活动现场监测两方面,对志愿组织项目实施和服务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各项活动进行个性化辅导。严格落实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机制,依托县社创中心对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财务培训,经常性开展财务审查,规范各社会组织财务运行和资金使用。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嘉许机制。出台《长兴县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充分运用“志愿汇”APP,从注册人数占比、参与服务时长和志愿者活跃等三个方面指标对全县志愿者进行定期评价。每年表彰一批志愿服务“四类”先进典型,并安排20万元对受表彰对象进行奖励补助。楼伯余、楼祖安两人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个人,深蓝公益“关爱星宝”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项目,春蚕创始人林玲、市民督导团团长倪孝连获评“浙江好人”。

  四、打造四大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志愿服务博览会。以展览展示+互动服务+公益义卖等形式,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连续举办三届以“志愿之城、大爱长兴”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博览会”,共有258支志愿服务队伍、15万余人参与其中,募集道德基金200余万元,招募注册志愿者16万人,签约公益创投项目140余个,推动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28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近50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进行报道。二是家园志愿共建。组织在职的教师、医生、法律工作者、文艺文化工作者和公安部门的同志,结合自身特长,赴本人居住小区提供义务巡逻、义务诊疗、文化节目编排、法律援助等活动。同时,将家园概念不断延伸,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商场超市,常态化开展“斑马线上建文明”“文明之路我包干”“志愿广场我参与”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打响“家园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和治理事会。积极发动村(社)退休教师、能工巧匠、“五老”人员和新乡贤等群体,常年开展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文化繁荣、综合调解等活动,以“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和治理事会就出现在哪里”的工作思路,打通志愿服务最后100米。四是红色故事宣讲团。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寓教于乐、便于参与、形式多样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长兴本土的红色故事编排成歌词、快板、戏曲、童谣、微视频、微散文,通过乡村村晚、户主大会、文化走亲、童谣传唱等形式向百姓展示。比如:林城镇上狮村村的嫂宣讲团、泗安镇的旱船宣讲队、小浦镇的小京班等。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