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件事 海盐75岁农民给省委书记写了封感谢信

发布时间:2019-04-03 09:02: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佳蔚 贾晓雯 通讯员 田芳美 陈晓青

  【摘要】 我不会写字,也没有文化,所以想请你们帮忙……近日,一名75岁的老人走进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横泾村村委会,终于把一直以来想说的话,写上了信纸。

  时隔24年,海盐村民杨敏(左二)终于拿到了户籍本,摆脱了“黑户”困扰。嘉兴公安供图

  浙江在线嘉兴4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 贾晓雯 通讯员 田芳美 陈晓青)“我不会写字,也没有文化,所以想请你们帮忙……”近日,75岁的李伦宝老人走进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横泾村村委会,委托村干部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信,寄给省委书记。

  海盐75岁村民李伦宝请村干部代笔,写给省委书记的感谢信。嘉兴公安供图

  困扰一家人24年的心病

  李伦宝是海盐县沈荡镇横泾村人,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生活背后,始终有个心病困扰着全家人——儿媳杨敏没有户籍、没有身份证。

  24年前,从贵州来海盐打工的杨敏举目无亲,直到与李伦宝的儿子李明全相识,这才结束了漂泊无依的生活。如今,孙子都22岁了,儿子和儿媳却依旧没法办理结婚证。

  “儿媳年纪也大了,没有户口就不能交养老金、医保,可怎么办!”“要是能找到儿媳的娘家人就好了!”作为婆婆的李伦宝老人常常这样念叨。

  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年12月,李伦宝向前来走访的沈荡派出所民警道出了家里的难事。情况被上报至海盐县公安局,相关部门商量后,决定从查找杨敏的老家入手。

  民警向杨敏了解情况。嘉兴公安供图

  接过身份证,兄妹相拥而泣

  根据杨敏回忆,24年前,她在赶集的路上跟别人来到嘉兴海盐打工,只读过几个月的书的她几乎不识字。来海盐后,她不认识回家的路,与家人中断了联系。

  在杨敏零碎的记忆里,老家在贵州“炉山”,自己以前叫杨通敏(音),父亲叫杨正林(音),哥哥叫杨通军(音)……

  通过搜索,海盐警方发现贵州有两处“炉山”,沈荡派出所分别向两地派出所发出协查函,请求帮助寻找杨敏的家人,无奈得到的回复均称没有走失的“杨敏”。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在多方调查后,终于得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贵州凯里炉山镇附近的大风洞镇江山村民江组,有一个叫杨通军的,与杨敏说的哥哥年龄相似!随即,海盐警方赶赴大风洞镇调查,并拍摄了这户人家的照片。

  看到照片,杨敏喜出望外,指着其中一名老人哽咽道:“这就是我的爸爸!”原来,杨敏只是她的乳名,大名杨通美。

  今年1月29日,在沈荡派出所民警及横泾村村干部的下,离家24年的杨通美再次回到贵州。久别重逢,杨家依照苗族传统习俗,为归来的亲人办了一场接风宴。当地警方通过DNA比对,确认了杨通美的身份,为她恢复户籍。第二天,杨通美又赶往大风洞派出所,采集了二代身份证信息,随后从从贵州回到海盐。

  久别重逢的杨家人拍下了珍贵的全家福。嘉兴公安供图

  身份证制作完成后,哥哥杨通军没有让民警帮忙寄送,而是选择亲自送过来。

  从哥哥手中接过身份证,兄妹两人相拥而泣。身为婆婆的李伦宝也忍不住感动落泪:“她回来之后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随后,杨通美又赶往海盐县民政局办了结婚登记手续。拿着红艳艳的结婚证,夫妻俩笑开了花。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