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培训班在慈溪召开

发布时间:2019-03-27 16:15:01 来源: 浙江文明网 记者 陶韬

  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3月27日讯(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记者 陶韬)活跃在G20峰会上的不止有各国政要,还有“小青荷”的一抹抹倩影;有些律师、心理咨询师是“高薪”的代名词,也是免费帮助青少年维权的“亲青帮”成员;“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跑”的不止是数据,还有忙前忙后耐心宣传的志愿者;共享单车乱象频发,街头也默默出现了“爱心市民”扶车的身影…在之江大地,“志愿者”代表的安全感,是“有需要的地方,我都在”。

  培训会现场。

  3月26日至27日,《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下称《条例》)培训在宁波市慈溪市召开,全省各市、县(市、区)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相关负责人,共120余人次参加培训。记者从中了解到,浙江省将用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发展。

  闲时赠人玫瑰,需时采撷芬芳

  重大利好!想要成为志愿者,可以赶快行动起来了

  如何让“红马甲”遍布城乡,让人人想穿,穿上就再不脱下?激励措施少不了。

  这一点,在《条例》中已有规定: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应当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志愿服务组织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并可以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获得相应星级的志愿者推荐参加相关评选和表彰。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优先安排志愿服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旅游景点、免费享受健康保健体检等措施予以激励。

  培训中多次强调,《条例》中已然规定,无论是求职还是评优评先,良好的志愿服务记录都会成为稳稳的“加分项”,“优质”志愿者在生活中也能获得不少便利。如何用好这些激励措施,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成为一项值得思考的议题。

  当然,激励归激励,成为志愿者的理由绝不是“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有缘生于同个时代,有幸相遇,本就该守望相助才是。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只有平常时时随手相助的“闲”,才有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的“暖”。

  缺乏专业技能而有志愿服务意向的人,可以成长为用专业技能帮助弱者的志愿者;不知道该做什么才能帮到别人的人,可以从身边做起,从陪伴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做起。技能可以学习,志愿服务的内容可以不断拓展,这份想要付出的心意总不会被辜负。

  刷分、买卖志愿服务时长

  “正能量”里的“神奇操作”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提到“志愿者”,常常联想到热心肠、有爱心、付出、奉献、助人为乐、平民英雄等正面词汇,但记者从培训中了解到,满满“正能量”的志愿服务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民间操作”。

  例如,为了助力国外名校的大学入学申请,竟然出现了买卖志愿服务时长的情况;为了志愿服务时长排行靠前,有些志愿者参与活动只为“刷分”,至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则一概不管…如此种种“面子工程”,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志愿服务帮大家,爱护志愿者名誉靠你我他。

  随着“志愿者”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难免有人为了这份“光环”加入这个队伍,把它当成一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增光添彩”。记者在此提醒大家:还是应当“不忘初心”,不忘志愿服务的温度,和“志愿者”的身份自带的奉献和担当。

  我们身后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该怎么让他变得更强大?

  据“志愿汇”统计,目前浙江省注册志愿者总数已突破1400万人,部分城市的志愿者数量已经超过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志愿服务的队伍不可以说不庞大,市民注册成为志愿者的积极性不可谓不高。但在志愿服务的日常开展中,还是可以发现,已注册的志愿者的活跃度和服务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正因为仍有不足之处,如何让身后有着这样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更加有凝聚力,更加专业,更能去往需要的场合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道路千万条,行动第一条。培训中,浙江省文明办副主任王先中为今后各地志愿服务的推进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和要求。

  他指出,要把握自发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要注重广泛性,把各个层次的人群众都充分调动起来;既有对人的服务,也有对事的服务;不仅在城市兴起志愿服务,在农村也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坚持持续性,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志愿服务。要保持专业性,让做志愿服务的人具备专业技能,也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要追求品牌性,每个地方都要有一个叫得响、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标签:浙江省 条例 志愿者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