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慈孝文化”吹遍小镇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4-25 16:34:2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里,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难题面前,三人果敢应战,丁长明甚至用牺牲作答。一根细长的竹竿,给落水儿童带去生的希望,也承受着他的生命之重,绽放出人性最高尚的光芒。他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他离开,是灿烂的晚霞。丁长明、陈婉贞、周建飞,危急时刻,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是4月18日,丁长明、陈婉贞、周建飞被评为余姚市2018年第一季度“余姚好人”时评委组给予的颁奖词。

  尽管距离丁长明舍身救人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他英勇救人的事迹一直感动着余姚市民,而其妻子陈婉贞不顾丈夫安危,先救孩子的壮举,还有周建飞等数位村民齐心协力救落水孩子和丁长明的义举,同样感动着每一位姚城人。

  深挖内涵打响孝文化品牌

  这个感人的故事来自余姚市小曹娥镇,是什么造就了小曹娥人淳朴善良、甘于奉献的品质?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以“孝女曹娥”命名的滨海乡镇,坚持把孝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并赋予新时期的孝文化以新的内涵,提升为“三孝”和“三心”。三孝即“大孝”、“中孝”、“小孝”。“大孝”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中孝”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小孝”就是要赡养老人,孝敬父母。“三心”是从“三孝”中延伸出的三种情感,包括赤子之心、仁爱之心、感恩之心。

  2009年,小曹娥镇成立了孝文化促进会,开展经常性的孝文化研究,通过举办全省孝文化论坛等活动,宣传交流孝文化研究成果,扩大孝文化影响力。为了在孩子心中播下“孝”的种子,该镇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立体式新型孝德教育课程,完成了六册“孝心、爱心、诚心”孝德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在全镇小学各年级开设孝德课,打造了独特的孝文化教育品牌。

  为进一步扩大孝文化的影响力,该镇大力宣传孝文化内涵、“孝星”故事、孝的典故及孝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孝道曹娥”微信公众号、华夏孝德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孝文化宣传。该镇还通过发放孝德倡议书、举办孝德讲座、开展孝心教育、评选小孝星、评选“十佳好女婿好媳妇”等形式,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制定《孝敬公约》,引导村民孝老爱亲。小曹娥镇在组织各界人士召开民情恳谈会的基础上,制定了《孝敬公约》,在广大村民中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风气,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对孝女寺的开发,建设孝文化主题公园和“孝廊”,形成有形的孝文化展示平台,使之成为学孝、扬孝基地。

  孝文化浸润下榜样层出不穷

  在孝文化的熏陶下,小曹娥大地上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一件件善举。

  慈善孝敬好本分,在世厚养人夸赞。曹娥村有一位孝老爱亲的马桂珍大妈,丈夫的叔叔去世,她义务赡养孤苦伶仃的婶婶整整28年;大儿子的丈母娘身体虚弱,她劝说亲家母搬到自家调养身体,每天悉心照料直到亲家母抱病离世;邻居一对老人一日三餐无着落时,她又悄悄把自家的一袋米背过去,叫他们尽管吃……她的善行感动了远近乡邻,被大家称为“敬老院院长”。2007年,马桂珍被评为第二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

  知恩图报礼不亏,滴水之恩涌泉报。1984年,19岁的人和村村民王国军身患广泛性骨髓炎,北上求医。在他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在东北的宁波籍大哥李信国向他伸出援手,不仅帮他垫付了医药费,还悉心照料他,直到他康复出院。2008年,曾经身患病痛的青年已成为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为了报答恩人,王国军不仅资助李信国一家的生活,还每年出资20万元,在李信国曾经工作过的黑龙江七台河桃山煤矿设立“李信国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同时,他还坚持12年出资关爱小曹娥镇的孤寡老人,为老人尽孝心。王国军寻访恩人、回报社会的义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被评为“浙江骄傲——2008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和第三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

  溺水女孩终脱险,英华正茂永定格。2010年10月3日,刚考入厦门大学的曹娥村村民马洋洋和朋友一起到厦门大学白城沙滩游玩,一名女同伴不幸落入海中,他奋不顾身地跳入大海,一把拽住同伴,在将其顶上岸后因体力不支,自己被卷入海中。马洋洋用行动证明,看似在温室里长大的“90后”,在灾难来临时,同样能作出伟大的抉择,发扬并践行舍身取义的精神。马洋洋被评为“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第四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被追授“厦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雪中送炭三九暖,助人为乐众称羡。潘秀娣是朗海村的计生联络员,一直以来,她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谁有困难,她就伸出援助之手,自费走访慰问、开展敬老活动、结对单亲家庭……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计生联络员自愿形成了连心解忧的志愿者团体。这位乡村计生联络员把爱与温暖带到了朗海村的父老乡亲身边,被评为2017年第三季度“余姚好人”。

  孝文化吹来阵阵文明乡风

  古有“寻父投江,孝感动天”的曹娥,“筑室溪滨,板舆就养”的董黯,今有28年义务赡养婶婶的马桂珍,千里报恩的王国军,见义勇为的马洋洋、丁长明,助人为乐的潘秀娣……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孝文化。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孝道则是乡风文明的基石。心存孝道者,其心必善;善心集聚的地方,乡风定然美好。”小曹娥镇党委书记梅百烽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弘扬孝文化。为此,该镇创新将“孝”作为党员考核指标之一,专门设置“孝德”栏,引导党员干部做弘扬孝德文化的先行者。同时,在各村建立“孝德评议庭”,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等老同志为主要成员,对村民中存在的不孝行为和邻里纠纷进行批评、评议。

  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集养老、健身、娱乐、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老年服务中心;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改善镇内困难老年人的居住条件;设立50万元的慈善专项救助金,并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孝文化内涵的延伸,促成了一桩桩民生实事工程落地,唱响了小曹娥镇“乡村振兴”主旋律,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性工作。”梅百烽说,“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孝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发挥孝文化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助推器’作用,将孝文化融入到节庆文化、村镇文化、群众文化中去,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

  如今,每个小曹娥人都能在孝文化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习榜样和前进方向,文明乡风吹进了千家万户,文明之花开遍了田野乡间。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