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海盐腔开锣仪式再现传统 春风化雨传承最美乡音

发布时间:2018-03-20 17:05:5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春雨淅淅沥沥,也阻挡不了海盐腔传承的步伐。3月18日上午,在海盐县文联的统筹下,海盐腔研究会、海盐腔艺术团、海盐戏曲曲艺家协会在杨梓家族遗址澉浦西大街举行海盐腔开锣仪式,并为当地群众奉上一场海盐腔专场演出。

  海盐澉浦人杨梓是元代戏曲家,也是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的奠基人。他一生潜心研究戏曲唱腔,加工发展了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并创制新声海盐腔。海盐腔曾风靡一时,流传四方,但由于历史的变迁,海盐腔逐渐淡出表演舞台,近年来通过县文联、海盐腔艺术团等多方努力,海盐腔终于穿越了时空,重新站上了时代的戏台,从乡村舞台,到全省各地戏台,依腔唱曲。

  当天的开锣仪式上,杨氏后人杨康元宣读了祭杨梓文,既以“澉浦古镇,通商口岸,经济繁荣,兵家要地”阐明海盐腔产生地澉浦之境况,也有“杨公康惠,主政海运,精通音律,蓄组家班”介绍海盐腔创始人之履历,还有“白鹭洲头,唱曲娱宾,清柔婉转,后称盐腔”呈现海盐腔的风格,更有“进新时代,传海盐腔,创新征程,演海盐腔”表达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之后,海盐腔戏文演员进行接水净脸、净手仪式,寓意洗尽铅华、传承戏曲。海盐县文联副主席周蓉晖说:“之所以采取这些形式,既是为了恢复过去海盐腔戏曲演出时的一些传统做法,也是让海盐腔演员对这门表演艺术怀抱尊重和敬畏之心,真正表里如一地去传承好、诠释好海盐腔。”仪式后,随着海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支群一记大锣敲响,海盐腔专场演出拉开帷幕。

  器乐演奏《海歌》、《我把美酒献给你》,海盐腔《八仙庆寿》、海盐腔《晃花轿》……一个个节目纷纷亮相登场。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首演的新《八仙庆寿》是海盐县文联根据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海盐民间的传统喜庆节目,用海盐腔曲牌进行改编创作的。新《八仙庆寿》融入了大量的海盐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如海盐特产大头菜、黄南瓜、南北湖茶叶、沈荡黄酒等均在节目中有所展示,其唱腔优雅,表演形式夸张,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澉浦镇镇中村村民顾利亚带着小孩听完了整场演出,她说:“海盐腔的传承有我们澉浦人的功劳,现在进一步发展的海盐腔,唱词内容也很接地气,我听得懂,也很喜欢听。”当天演出中,年龄最小的演员是1994年出生的王一飞,他说:“我从小喜欢戏曲,后来听说海盐腔入选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想学习海盐腔,后来找到了文联老师报名加入了海盐腔艺术团,这些年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就是想努力传承好海盐腔,让更多的人知道海盐腔文化。”

  据海盐县文联主席林周良介绍,县文联是海盐腔的保护单位,从1986年起开始挖掘整理海盐腔,目前已打造了演出团队海盐腔艺术团,形成了《南西厢记》《蚌精舞》等优秀曲目,有海盐高级中学等四个教学传承基地,有海盐县博物馆内的海盐腔展示馆、吴越王庙古戏台等专门的演出场地,并受邀在省、市、县等各大文化舞台上进行展演,不断提升海盐腔非遗品牌的影响力,真正唱响海盐地方特色文化好声音。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