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美丽乡村荡漾乡音乡情 虾峙村晚好闹猛

我们的村晚图片来源:今日普陀
岁暮乡愁何处觅,虾峙“村晚”年味足。2月5日恰逢立春,晚上,虾峙镇河泥漕村文化礼堂灯火通明、春意十足。一台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热闹上演——有当地民间文艺爱好者、有情系桑梓的越剧新秀、更有醉倒在表演中的观众们……歌声笑声在房前屋后缭绕,漾开在如水的夜色中。
晚上5点半,距离演出开始还有半小时左右,乡亲们就扶老携幼地一波一波赶来,齐聚文化礼堂。待演出快开始时,礼堂内早已人头攒动,长条凳上挨挨挤挤坐满了观众,就连入口处也被围得水泄不通。舞台两侧,寓意吉祥如意的火红装饰将文化礼堂装点得喜气洋洋。尽管室外寒意逼人,礼堂内却春意盎然。
“咚咚咚、咚咚咚……”锣鼓一响,好戏开场!由河泥漕村民带来的打击乐表演《渔岛春潮》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舞台上,十余位渔家妇女身着大红中式马甲,手握鼓槌,击打出富有动感的鼓声。阵阵鼓声,声声激荡人心,好似一把利剑破冰而来,带来春的气息和一片盎然生机。
清脆的快板声、朗朗上口的说词,灵和社区的快板表演《歌颂十九大》,以接地气的方言,诉说着十九大以来,乡亲们身边发生的可喜变化:环境变好了、办事方便了、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了……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小品《老娘舅的秤》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出了尊老爱幼的道理,逗得观众开怀大笑。“因子女在外工作,虾峙有不少留守老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面临无人照顾或子女不愿照顾的困境,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小品表演者之一的夏伟说,希望通过这个小品,告诉观众善待自己的父母。
身边邻里故事、家乡各种变化,经艺术加工后被搬上舞台,带领观众回溯了一年来家乡的喜人变化,展示了虾峙人文荟萃的美好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当晚表演者中,虾峙艺术团是绝对的主角之一,这支“娘子军团”带来四个舞蹈节目。舞台上,她们舞姿曼妙惹人醉,下了舞台,演员们来不及歇口气,急匆匆奔向更衣室换新的演出服。据了解,虾峙艺术团成员均为在外工作的虾峙本地人,为了这次演出,不少人特意请了假,从东港、沈家门等地赶来。“我们提前两个月编排节目,就是想把最好的舞台效果献给乡亲。”艺术团团长严月珠说。
一台乡村“村晚”,是乡情亲情的大团聚,路途遥远也挡不住游子们回家上“村晚”的热情。曾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越女争锋比赛上获专业组冠军的王派花旦陈群瑶称得上是这次演出的“大咖”。《官人好比天上月》《追鱼,且把真身暂隐藏》两段越剧清唱,绵绵乡愁都似融在了婉转的唱腔里,余音绕梁,让人沉醉。不少观众化身“迷弟”“迷妹”,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更有后排的观众使劲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只为离舞台更近些。
陈群瑶告诉记者,她目前在杭州越剧院上班,平时演出多,一般只有年三十才会回乡,这次有机会为父老乡亲表演,她特别珍惜。“演出前,文化礼堂外还放起了烟花、敲起了锣鼓,把我一下拉回到了小时候,觉得格外亲切。”
因为到得晚了,河泥漕村民蒋剑民和妻子不得不站在角落里,但依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场演出。“节目都很好看,站着看也不觉得累,希望明年还有村晚。”蒋剑民喜笑颜开。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这次区‘两会’上提出乡村振兴,我们更要以‘村晚’等为载体,开展更多的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虾峙镇东晓社区党总支书记、河泥漕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朱永仕说。
据了解,虾峙镇依托灵和、沙峧、河泥漕和栅棚文化礼堂,从2013年起年年举办“我们的村晚”,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7年河泥漕村晚更是登上浙江卫视舞台,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播出。如今,村晚已成为虾峙人回家过年的一道必备“年菜”。它不仅描绘了村民精彩的生活,延展了村庄更多的未来,更唤起许多在外打拼的虾峙人对家乡的牵挂。
(舟山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