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文明〔2016〕2号 关于印发《葛慧君同志在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3-15 14:53:3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各市、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

  近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主任葛慧君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现将葛慧君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希望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6年1月15日

  葛慧君同志在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2015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刚才,明辉同志向各位委员报告了省文明委2015年的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工作设想,各位委员对今年的工作要点也进行了审议和讨论,大家谈得都很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我听了以后也深受启发。会后,省文明办要认真整理、采纳这些好建议,做好有关文件的修改、完善等工作。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和省委的部署,结合我省工作实际,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5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总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务实为民、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统分结合,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助推“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着力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回顾2015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这么四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获得了新成效。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在湖州市成功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对我省连续十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从农民素质提升和村庄环境整治入手,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对浙江的做法和经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后的考察和观摩络绎不绝。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高度评价了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认为从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过的历程来看,湖州会议是继1995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的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湖州会议前后,中央文明办专程来我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同志的批示肯定。为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11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在绍兴市柯桥区召开了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省长李强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我省首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两个主题合二为一召开的会议。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同志牵头完成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重点调研课题中明确指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作支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过去一年,中央新闻媒体对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宣传报道非常有声势,全面宣传展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浙江成就、浙江经验、浙江样本。

  2、“最美浙江人”品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分层分类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积极培育“最美家庭”“最美行业”,扎实推动“最美”由个人向家庭拓展、由个体向行业延伸,进一步推动“最美”由“盆景”变“风景”、“风景”变“风尚”。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团队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孔胜东、俞复玲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500多万人次参与了第四届省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表彰了28例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暂行)》有效贯彻落实。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推荐评选身边好人的工作机制逐步确立并日益健全和完善,坚持每月发布“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组织开展了“万张红榜送好人”和“万名好人进校园”活动,全省累计举办了500余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发布与交流活动,30余万人次群众参与活动,进一步形成了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的浓厚氛围。

  3、道德建设宣传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局面。一年来,我省深入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全省累计有500多万户家庭参与好家风建设活动,100多万户家庭新立了家训。东阳木雕家训馆、海宁廉政家风馆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县级家风馆建成。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我们扎实推进乡贤文化建设,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同志提议,中宣部在绍兴市上虞区召开了全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现场会,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同志批示肯定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治理的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各地抓好新乡贤文化的积极性。我们积极推进区域道德品牌建设,成功打造出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义乌“义文化”、德清“德文化”、长兴“和文化”等一批区域道德品牌。我们不断深化“诚信”“友善”“节俭”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三大文明活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文明旅游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的制作、刊播、推广力度,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刊播了大量公益广告,进一步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我们继续深化义乌小商品公益广告宣传,开辟核心价值观主题商品网络营销渠道,已累计销售主题公益广告商品4000万件,远销意大利、法国、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墙体公益广告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由大街大路向背街小巷延伸,新增了100多万平方米墙体公益广告。这一系列活动的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我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了新领域。2015年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我省温州市、绍兴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经过连续多年创建,我省已有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等5个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湖州、舟山、台州、丽水等4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桐庐、余姚、慈溪、乐清、瑞安、长兴、德清、嘉善、海宁、诸暨、义乌、临海等12个县级市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成效进一步凸显。中央文明办、交通运输部对我省交通运输系统以“见人见物见行风,向上向善向美丽”为主线开展“最美行业”创建开展了专题调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同志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同志分别对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新闻媒体聚焦我省文明行业创建,作了大量宣传报道。在巩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三大传统创建成果的同时,我省把创建的触角向家庭、校园等基层延伸。坚持每个季度推荐评选产生50户浙江省“最美家庭”,在此基础上每年培育选树100户浙江省“最美家庭”。我们强化学校阵地管理,先后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在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坚持并完善省领导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在中小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起草完成《关于新时期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随着创建领域的不断拓展,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充分肯定2015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从工作落实的角度看,还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地方或部门的落实程度上不平衡、核心价值观宣传覆盖面不够广、个别地方基层基础不扎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支撑不足等。从社会风气的层面看,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造假欺诈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比阔斗富等不良习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问题,黄赌毒的问题,网络空间还不够清朗的问题等,依然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补齐精神文明建设短板的顽瘴痼疾。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背景和重点任务

  我们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善观大势、善谋大事。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大“势”,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热议“十三五”规划,站在未来五年的角度来看,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来展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二,今年是G20杭州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之年。特别是G20杭州峰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把浙江人文明有礼、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承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也要在做好传递中国声音、讲好浙江故事的同时,把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宣传好、展示好。其三,要准确把握好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要把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下去、固化下来,更多地吸引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自觉增强“找短板”意识,相对于物质文明来说,精神文明建设仍是短板,要下功夫把“短板”补齐,使之成为“长板”“强板”。

  在准确把握大“势”的基础上,要善谋大“事”。省文明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2016年省文明委工作要点,会前已经书面征求了各成员单位意见,这两天又结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联系我省工作实际,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刚才大家也进行了审议。这份工作要点就是今年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书,各项工作已经明确了,关键是抓落实。这里,我强调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深化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深化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宣传贯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好、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牢牢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条主线,深入宣传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进行的一系列新实践、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狠抓落实,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向深入。要结合新型智库建设,抓好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的研究。要贯彻落实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抓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三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引向深入。要持续深入宣传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为我省“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广泛开展“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准确宣传解读国家和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积极稳妥做好我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和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编写出版通俗理论读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2、以G20杭州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今年,我省将承办G20杭州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是充分展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利契机,要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实施,结合这两大国际性会议的组织筹备,进一步提高我省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重点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要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活动,把浙江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文明、宣传浙江的东道主。省文明办等部门要和杭州市认真研究、系统谋划一下,在3月5日前后启动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每个部门都要积极参与,着力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做到声势浩大、家喻户晓。这里我专门强调一下,深化文明出行活动,要着重在“礼让斑马线”上下功夫,以杭州为重点,其他地方尤其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都要积极参与,让外地人一走到浙江就能感受到“礼让斑马线”的氛围,把“礼让斑马线”做成浙江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文明旅游、文明服务等活动,要着眼打基础、做长远,抓得小、抓得实,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场馆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内容,扎实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进行集中性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遵德守礼。二是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化。要继续巩固“诚信”“友善”“节俭”三大主题实践活动的成效,注重统筹协调、注重任务细化、注重过程推动、注重法律支撑,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建设制度化、文明旅游制度化。要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三是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要立足广大城乡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线,在城市开展社区家政、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和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在农村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为重点,拓展农村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3、以提升内涵和拓展领域为抓手,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家品牌,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今年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提升创建活动内涵。要把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创建的全过程。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与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发挥评选表彰的工作导向作用,提高创建水平,引领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二是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领域。要将创建活动的触角向家庭和校园延伸。一方面要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家庭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要按照“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引导人们抓好家庭教育、参与家风建设,通过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营造有利于家庭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千千万万个家庭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另一方面要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人群。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对于坚持立德树人、塑造美好心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基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把文明校园打造成精神文明创建的又一响亮品牌。三是进一步凸显创建惠民导向。要突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要求,引导创建主体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常态长效,逐步健全创建活动的动态管理机制,让人民群众从创建工作中真正得实惠、受教益,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群众满意度。

  4、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围绕实现素质美、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的目标,着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今年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着眼于素质美,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要以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创业致富能力、民主法治观念为重点,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注重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途径,着力培养崇学向善、创业创新的新型农民。这方面工作,凡是涉农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二是着眼于人文美,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健全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和设施、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乡土文化传承保护等途径,着力繁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实现文化聚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目标。三是着眼于风尚美,实施文明乡风培育工程。要精心设计适应农村、吸引农民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培育优良家风、培育良好民风、培育新乡贤文化、深化文明创建等途径,着力营造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的文明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四是着眼于环境美,实施生态人居建设工程。要始终把农村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通过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农村生态田园风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途径,着力构建优美宜居、和谐有序的农村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目标,不断提升浙江地域特色精神文化建设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培育出了“最美浙江人”、农村文化礼堂等具有浙江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继续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在巩固提升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新的特色品牌。今年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继续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今年,我们将持续推动“最美”由个人向家庭转变、由个体向行业转变,这方面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残联、省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都在积极行动,希望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能积极参与进来,精心培育出更多的“最美行业”品牌。同时,我们的省级新闻媒体,要一如既往地抓好“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顺应“互联网+”这一大潮流大趋势,打造“最美浙江人”宣传的新媒体矩阵,健全“浙江好人”资源库,进一步推动“最美”现象由“盆景”变成“风景”、由“风景”变成“风尚”。二是继续做强“农村文化礼堂”品牌。经过连续三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28家,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十三五”期间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以内容建设为重点,培育打造礼堂文化,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故事档案、科学普及等进文化礼堂,开展“星期日活动”“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和繁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积极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从现有的工作成效来看,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载体,都具备打造成具有更高知名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的基础,像“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春泥计划”“文明出行”“好家风”“新乡贤文化”和区域道德品牌建设等,这些载体的基础都不错,下一步要着眼深化、凸显内涵,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也要多想办法、多出实招,争取打造和培育出更多的富有浙江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

  三、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接下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对我省今后五年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小康”是题中之义,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社会问题成堆,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全面小康更是无从谈起。总体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目标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换个角度来看,精神文明建设正迎来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要倍加珍惜、乘势而上。

  精神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党委(党组)在研究部署年度工作时,都要自觉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及时掌握、经常研究本系统本行业理论领域、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动向,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2、要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化被动为主动,善于谋划、善于统筹,找准本系统本行业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而不能被动地接受工作任务,每个成员单位都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谋划和督查,主动与省文明办联系,对接好每年本系统本行业可以有所突破的几件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

  3、要进一步凝聚部门合力。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肩负着抓好本系统、本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各个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发挥部门优势、整合系统资源,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融入到各自工作中,密切配合、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切实形成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合力。

  下载文件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