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提升市民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5-12-14 17:15:23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这几天,施工人员正在余姚市泗门镇大沽塘路与光明路路口安装“让行”交通指示牌,与此同时,养护人员正在抓紧对大沽塘路下沉的窨井进行重新砌高,使之与路面齐平,消除安全隐患。这是泗门镇围绕“美丽集镇”、“美丽公路”创建目标,积极开展道路交通等市政设施大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脑袋富有”与“口袋富有”同样重要。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要求,余姚抓住城乡精神文明、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创新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实施“民生关爱”行动,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在农村居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余姚坚持一手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手抓人才队伍建设,保持文体活动经常化,不断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余姚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弘扬真善美、凝聚正能量。到2014年底,余姚已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和公共图书分馆、行政村村落文化宫、自然村文化活动点、健身路径和农家书屋“六大件”全覆盖,基本形成了十分钟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圈;招聘农村(社区)专职宣传文化员167名,指定社会体育指导员1621名,业余文化团队近600支、1.5万人,各乡镇(街道)分别拥有一项以上的品牌文化活动,年举办各级各类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300多项,直接参与人数10多万人次,农村居民的文明意识、参与意识以及科技文化素质等得到进一步提高。

  余姚还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二元的就业体制基本消除,建成以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龙头、38个乡镇(街道)成校(职校)和社会办学机构组成的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构建了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管理网络,全市农民就业非农化率达86.2%以上,基本完成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任务。同时,余姚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保障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在先后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人群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办法,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互联互通,促进本市户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应保尽保。到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参加养老保险(障)率达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7%。此外,余姚连续五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发放春节慰问金500元/每人;城乡“低保”待遇同一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88元。

  针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特点,余姚不断推进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综合信息管理、社会力量联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机制,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目前,全市村综治室建成率达100%,98%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平安村、镇(街道)达标率每年稳定在95%左右,农村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97.7%,实现中心公共服务全程代理和“一站式”办理。清理整改村级事项,整合、取消机构牌子83块,取消考核评比事项18项,取消创建达标事项112项,编制村(社)组织依法办理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实施村(社区)工作内容准入退出机制,把基层组织从各级政府下派的行政任务中解放出来。学习推广谢家路村“小板凳”工作法,创新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干群关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完善与财政同步增长的基层党建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对行政村按照户籍人口分档给予保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了保障。(余姚日报沈华坤)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