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要闻

激发活力,文脉华章日日新

我省牢记殷殷嘱托,奋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发布时间:2024-09-23 14:55:3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陆遥

俯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记者 董旭明 摄

刚退休的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山北路街头,免费为市民修理自行车。记者 倪雁强 周旭辉 摄

观众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参观“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本报记者 董旭明 徐彦 摄

  浙江在线9月23日讯(记者 陆遥)浙水悠悠,文脉绵长。

  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万年上山”,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南湖上承载千钧的小小红船……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古往今来,这里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提出“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牢记嘱托,一年来,浙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以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目标,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为主抓手,狠抓落实,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书写新时代浙江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增辉。

  汲古润今的文气

  一粒米,源自多深厚的土壤?

  9月13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3项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考古新成果,衢州市衢江区皇朝墩遗址位列其中。这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聚落,是长江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生动缩影。

  皇朝墩遗址是上山文化的第22处遗址点,位于衢江区莲花镇犁金园村,由南北2处台地及1条环壕组成,距今约9300年至8000年。

  202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前置工作中发现该遗址,2022年对遗址及周边进行全面考古勘探,2023年4月起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年9月初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遗址发现古稻田,填补了上山文化考古的一大空白。

  灿若星河的文明,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强大文化内涵支撑。浙江几千年累积的深厚文化底蕴,历久弥新。从距今一万年的上山文化,到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六千年的崧泽文化,再到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跟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脚步,浙江积极探索,不断“上新”,一颗颗启明星照亮文明之路,并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9月1日,新学期伊始。

  翻开新修订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材,良渚古城遗址内容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详细介绍了良渚文化的时期、地点、组织结构以及随葬品等内容,还附有5张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此次教材修订中,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良渚古城遗址内容从课后《知识拓展》栏目移入了正文第二目,并相应更新了内容表述和文物图片。为确保课文配图的权威性和清晰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还专门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了文物照片。

  一年来,浙江聚焦扛起“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重大使命,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推动文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跃升。

  顶层设计,纲举目张。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浙江定下“路线图”——2023年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文化强省,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向世界的省域典范。

  文化遗产,不断出彩。绍兴稽中遗址、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等考古成果频出,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提速,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水脉绵延、景色宜人,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展示着千年运河的时代新貌。

  文明火种,持续守护。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重大工程持续“上新”。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推进到第三期,分“今、古、人、文”四大板块,累计立项课题2022项,已经出版专著3360余部,持续擦亮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金名片,为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样本意义和示范价值。

  文化基因,焕发新生。2024年,浙江在调查登记3万余个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让文化基因融入普通人的日用常行。工程选取名人故里、传统书院、历史经典产业等8个领域先行突破,力争到2026年,培育宋韵文化、吴越文化等10个以上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

  文旅融合,深度推进。大型劳作互动纪实节目《种地吧》,自去年播出以来实现热度和口碑双丰收;从纽约时装周到抖音创作者大会,新开放的濮院时尚古镇在跨界融合中寻找新生……近年来,浙江持续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鲜明特色、内核强劲、积极向上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品牌。

  源浚者才可流长,根深者方得叶茂。一年来,浙江以文明探源护根脉、以文化基因识家底、以文旅融合促发展,文气持续提升。

  向上向善的风气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能量?

  8月30日上午,杭州火车东站西广场,一辆28路公交车准时发车。车厢里挤满了乘客和记者,站台上还有专程赶来送别司机的熟人和朋友。

  8月31日晚上,杭州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口,一个身影出现在昏黄灯光下,周围站满了等着他的市民。每到周末,他总会来到这里,连续38年坚持义务修理自行车,从不间断。

  人们争相赶来看望的这个人,是杭州公交集团司机孔胜东。他长期在一线岗位驾驶28路公交车,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

  8月底,他退休了。

  “凡人、英雄,这是孔胜东,也可以是无数个我们”“普通人也有大情怀”……

  市民和网友的心里话,让人深刻体会到孔胜东的人格魅力。孔胜东的一件件便民小物、一句句到站播报、一次次义务服务,也让人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

  他曾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两个目标:一辈子开好公交车,一辈子当好志愿者。孔师傅虽然退休了,但是他所传递的服务精神、志愿者精神,影响和带动了更多人。9月19日,孔胜东以个人名义成立“孔胜东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用退休后的时间投身公益,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随着“孔胜东志愿服务队”日益壮大,更多年轻面孔汇聚而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精神。

  听,文化如歌,唱响时代之音。

  “人,要做一粒好种子。”在工作笔记上,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曾这样勉励自己,这既是他人生的感悟,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是一位一心利民的好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怎样做一粒好种子;他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弘扬上山文化,讲好万年中国故事;他被老百姓称为“泥土干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022年,他因病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

  2024年6月19日,中央宣传部发布徐利民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看,文化如水,涵养文明新风。

  建设精神富有省域样板。浙江牢记嘱托、奋力答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正在之江大地展开。

  这些年,浙江践行“浙风十礼”,让每个浙江人都成为文明代言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遍及全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礼让斑马线”迅速在全国推广,聚餐用公筷、用餐不浪费等好习惯蔚然成风;超1600万人次参与“我为亚运代言”等主题志愿服务,让“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更为具象、生动。

  品,文化如风,助力基层善治。

  萌生于绍兴市诸暨枫溪江畔的“枫桥经验”,60余年来历久弥新,孕育出一个个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一年来,浙江认真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聚焦“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加快走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善治之路。

  2023年11月8日至10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迎来“十年之约”。千年古镇再吹数字新风,既有火热的前沿技术,也有冷静的行业思考,为全球数字文化建设弘扬正气。

  这些正能量故事,在“8090”、“00”后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员的口中,越传越远。

  扬帆出海的人气

  一个传统IP,能吸引多少关注?

  今年8月,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问世,掀起了“上线即巅峰”的火爆。

  这只来自东方的猴子仅用12小时,就凭借222万的在线峰值人数,一路打到了全球游戏平台Steam(蒸汽平台)同时在线人数历史榜的第二位,更是占领了全球热销游戏榜和各大社交直播平台。据9月12日最新统计,游戏在Steam平台销售已达1890万份,总收入超过9.05亿美元。

  为了能再现原著中的古寺,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走遍大江南北,建立中国首个古建筑虚拟资产库,海量的历史古刹、文物古籍被还原,重庆大足石刻、杭州灵隐寺等皆在游戏中呈现。游科美术负责人杨奇说:“在渲染时,我们甚至连灰尘都舍不得抹去,最大程度保留东方建筑的美感。我们相信,中国文化数字化表达能够超越国界。”

  同样是8月,距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5公里的之江文化中心,迎来了开放一周年纪念日。

  一年来,这个由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四大金刚”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组成的文化地标展陈精湛、活动常新,不仅有“浙江一万年”“越山向海”等常态展,第二届“大地拾遗”青少年创意设计(装置)展等特展,还举办了“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西湖悦读”等重量级文化活动。

  据统计,开馆运营一年来,之江文化中心吸引访客约830万人次,在全国名列前茅,做到了从“开门红”到赢得“满堂彩”,再到“流量长红”,助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更需要我们以人为本,提供丰富的文化粮食。

  文艺创作,繁花绽放。2023年一年里,就有《富春山居》《冰雪尖刀连》《平凡之路》等12部不同类型的浙产剧集在央视播出,还有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外交风云》《狂飙》、越剧《枫叶如花》《新龙门客栈》、电影《热烈》《里斯本丸沉没》等精品力作,点亮文化灯塔。

  人文经济,光景日新。2003年,浙江开启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到2024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8%增长至7.02%,打造出许多全国知名典型。2023年,全省6219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15655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全省6514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7803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深化文化数字化战略,规上数字文化企业营收占比近60%。

  公共文化,提质增效。一年来,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省市县共选派1570余位文化特派员,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阵地夯基提效,全域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万个;推进书香社会建设,举办第八届浙江书展,3本图书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创5年来最好成绩。

  主流舆论,奏出强音。“潮新闻”“Z视介”“浙江宣传”等融媒改革成果影响日增;创新推出《第一视点》《钱江观潮》等专栏,让全省干部群众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的心声响彻之江大地。

  中国故事,越讲越好。2023年,举世瞩目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如约而至,精彩不绝;2023年12月,首届良渚论坛召开,世界各国“文明使者”齐聚一堂,见证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博大精深;2024年5月31日,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启动“机遇中国”“洋眼看浙江”“良渚与世界文明对话”等传播行动,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推动文化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需要新思路、新举措。浙江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抓住新一轮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全方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汇聚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江大河”,续写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新篇。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