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社会 思政课如何从“一台戏”变为“大合唱”?
近日,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沙举行。会上,临安区《推行三大工作机制,打响天目思政品牌》典型交流让参会人员眼前一亮,为思政课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通过临安区委宣传部谋划统筹,区教育局精心组织实施,全区各部门镇街协同联动,思政课在临安的发展从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到多方联动唱响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奏曲,再到推进思政课从单一教育领域“破圈”,走向临安全域,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思政课的“立德树人”从学校育人向社会育人迈进。临安通过搭建天目思政品牌,让“一台戏”变成了“大合唱”。
中小幼一体化
推进少年思政品牌建设
“临安本就有红色理论教育的土壤,那时组织少先队去天目山研学、做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了比较常态化的工作。”临安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叶萍回忆,2020年底,临安区教育局和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了初次的关于“中小幼”思政一体化的行动方案,由大学讲师作为指导顾问,在临安22所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做思政教育课程试点。
“一体化”通过怎样的方式体现?临安构建“四全”育人机制,推进少年思政品牌建设,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面向全区中小幼学生创新实施“天目少年思政工程”,通过组建思政教育讲师团、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思政社会实践等方式,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格局。
这样的思政课有何不同?
号召力变强了。在“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寒假第一课的课堂上,“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以“积极锻炼、坚持阅读、守望亲情”为主题,通过网络直播与全区中小学生共同探讨科学规划寒假生活,当天的观看量就达到了39万人次。作为中小学生共同的榜样,陈立群的这堂课,无疑为中小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授课内容拓宽了。全区44个成员单位形成“一部门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各成员单位“一把手”和思政讲师团成员开展了累计500场“进课堂”活动,通过不同视角,把更加鲜活的家乡思政故事带入到课堂中。
课堂的形式更多样了。临安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盘活这些思政教育资源,授牌党群服务中心等50个基地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实践基地,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在区博物馆探寻吴越文化的秘密,在新四军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在交口少科院感受科学家精神的历久弥新;推出“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交口少科院、钱武肃王陵园”等13条研学路线,创成省、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11个……
思政课已然融入了学生们的日常研学实践当中。
思政课的内容在向“一体化”转变,对于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在向“一体化”靠拢。
为破解思政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学段脱节、维度不全等难题,临安打通中小幼各学段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构建道德法治、文明礼仪、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维度评价体系,让学校、家长、研学基地、镇街部门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实现中小幼递进式一体化评价。临安在全区构建小学积分入队和中学积分入团一体化机制,扎实做好团队衔接工作,形成一体化梯队培养评价体系。
大中小一体化建设
多方联动唱响思政协奏曲
在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上,临安又将大学纳入思政一体化范畴,多方联动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发展。
临安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五所高校共同组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比如,与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设思政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展高校专家授课、思政课题共研活动;与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思政骨干教师培训,聘请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硕士)为临安区思政讲师团成员。
临安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培训班,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思政课师资力量。
有了“教师”,也要有“教案”。临安打造大中小学思政金牌“课程包”,在全省率先完成初中全课程思政化教学设计精选汇编,形成涵盖各学科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选编》,编写完成20门具有临安特色的中小幼地方思政教材,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思政教学元素统一到这本汇编里,教会数理化等各学科老师思政教育路径方法,让数理化科目讲思政不仅成为可能,更可感可听。
大学的加入,也让思政课的课堂拓宽了。浙江警察学院发挥警营优势,开展中小学生走进警营活动;杭电信工学院的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色文化走廊等线下思政教育基地,吸引了15所学校、近万名学生参观研学。越来越多的临安中小学生提前走进大学校园,感受不同的思政教育氛围。
与此同时,临安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宁夏银川市组织开展思政教育东西协作,构建“临安—白玉”“临安—银川”青少年思政教育联盟,形成协作任务共担、创新载体共设、思政资源共享、思政教师共研、思政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创“六张清单”,打破时空壁垒,通过“云上思政课堂”“思政讲师在线”等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全域思政拓宽广度
思政课从教育走向社会
有了前期优秀的思政课创新经验,如今临安正在积极探索“全域思政”激励创新机制,形成教育领域先行、镇街广泛联动、社会力量支撑的全域思政一体化新格局。
2022年,临安创新推出“吴越明礼”文明新实践,入选浙江省首批区域文明新实践金名片。吴越文化作为临安的文化金名片,与思政结合,碰撞出了全新的“一地一品”明礼矩阵。清凉峰镇推出“德善昌西有礼家庭”创建机制,创设“家风银行”,通过线上优享平台、电子礼遇卡及实体超市等形式激励德善行为,家庭户参与率高达99%,走出一条以思政引领、数字赋能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思政教育在文化的浸润中发展,也在广阔的田野间飞扬。临安推出“田野思政”,助力乡村振兴。去年6月,“我在基层话青春”——2023年潜川镇田野蹲苗工程启动。其通过构建“学在田野、干在田野、成在田野”的思政教育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校地合作共建,在田野中培育人才、将人才引留在田野。
思政教育从娃娃抓起。临安探索“儿童友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儿童友好育人“大课堂”模式。锦南街道创新打造“吴越小当家”品牌,通过推出一条儿童友好主题游线、12个儿童友好特色课程、N个儿童友好节点营造的“1+12+N”儿童友好“大课堂”模式,让儿童实现快乐成长与现代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思政教育赋能“青年成长”,引导思想航向。临安积极探索青年思想引领与助力社会治理的深度结合。高虹镇以“虹光青年”品牌打造为牵引,组建青学社、茶艺社等5个主题社团,构建“虹光同心荟”全方位服务网络,过去一年,举办理论宣讲、创业培训、“青春合伙人”招商会等活动60余场,集聚引领青年思想,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热情。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重在‘合’,通过‘合作’发挥‘合力’。”临安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破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孤岛效应”,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临安区积极探索“全域思政”激励创新机制,让区域内的资源充分“走”起来,打造“看得见”“听得进”的思政课。
接下来,临安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协同联动、优化资源整合、凝聚社会共识为原则,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及全域思政教育建设,着力打响天目思政品牌,积极探索形成更多具有临安辨识度的思政工作高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