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杭州

他们用知识与爱心点亮孩子未来

跨越山海 奔赴海外

发布时间:2022-09-07 09:45:13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温欣欣 王厚明 焦俊

  日前,今夏因“论文致谢刷屏”的凉山小伙苏正民返乡支教,他觉得:“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也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如何为这些孩子“修出”走出大山的道路?一批批支教教师用行动给出答案。

  在杭城,就有这么一批跨越山海、用心支教的教师,他们用责任为孩子们播种希望、用知识带孩子们探索广袤的世界。

  他们将知识与希望带进大山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深信知识改变命运。”2020年8月在接力"时代楷模"陈立群,远赴贵州黔东南担任台江民中的校长时,杭四中党委副书记蔡毛既倍感压力又极有动力。

  一到任,蔡毛就全情投入,深入课堂、组织家访,调动教师积极性、积极改善教学质量。“民中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心理上有非常强的孤独感。”蔡毛鼓励老师要担起更多心理疏导的责任。为了提升学习效率,蔡毛组织老师通过课堂、班会、集会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蔡毛

  “我希望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蔡毛调动资源让民中的老师来杭四中跟岗锻炼,请杭州的优秀教师与民中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一下子打开了民中老师的教育视野。

  因为在办校上的事无巨细,在蔡毛的带领下,台江民中创造了高考台江本土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历史,还开创了中考招生优质生源全部留在台江民中的历史先河。

  与蔡毛一样走进贵州大山的,还有桐庐县圆通小学的申屠国良和汪辉,他们是一对教师夫妻。2019年11月,申屠国良在榕江县支教一周。回去后,他将所见所闻与汪辉分享。汪辉笑着说:“要不我们去‘承包’一所小学,你教数学、科学,我教语文、英语!”

  2020年8月,夫妻俩如愿前往贵州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支教。这所小学的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新教师,强校先强师,申屠国良夫妇成立了“同融学社”,每周三晚上,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习、交流、研究并答疑解惑。

申屠国良和汪辉

  古州四小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学生都为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申屠国良从“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四个方面,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当地英语教育底子薄,汪辉通过县级示范展示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传递给全县英语教师。

  “我从未见过如此敬业的教师。”古州四小办公室主任吴柳义由衷地说,他们夫妻俩就像一座教育灯塔,照亮了大山里的孩子。

  他们将中国文化传到海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勇进实验学校何轶雯老师无私的一面;“既然选择,就应该全力以赴”,这是她坚定的一面。

  2019年,何轶雯自愿报名外交部援非工作。肯尼亚首都地处高原,何轶雯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每晚只能靠安眠药入睡。但她仍满腔热情,负责起一至八年级的教学工作,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中国文化推广活动;在肯尼亚阳光学校首创“全球阳光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提升了全球阳光学校教师教学效率。

何轶雯

  2020年2月,何轶雯的支教任务本将到期,新老师却因疫情无法按时选派。艰难之际,她在取得了母亲的理解后,把自己原本预约要做的手术推迟,继续奋战在中国驻非洲的外交一线。支教期间,她还直面恐怖袭击、亲历非洲蝗灾,但她从未退缩,始终热心于公益事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帮助贫民窟的孩子渡过难关,在非洲努力推行中国文化,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面对疫情,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王运庆老师也同样选择了“逆行”。2020年9月1日,教育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全日制中国学校“迪拜中国学校”计划投入使用,但前期的筹备很紧张,作为总务主任的王运庆受命到迪拜时,已经是8月。

王运庆

  面对开学日期的临近与尚未完成的基建,王运庆带领工人24小时轮班,昼夜不停、周末无休,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仅用20余天就完成了验收工作,保障了顺利开学。

  开学后,为了让师生吃上合胃口的中餐,整个9月,忍受着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王运庆几乎跑遍了迪拜所有中餐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底终于有一家中餐企业办理出供餐资质,也创造了中餐企业在迪拜供应学校餐饮的历史。

  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听到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王运庆和同事真正领悟到了援迪支教的含义,“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