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土陶非遗传承人:800℃的炉火旁坚守传统技艺

发布时间:2022-07-15 17:24:2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浙萍 潘秋亚 拍友 杨梅清

  “开窑咯!”7月14日上午6点,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缸窑村一座土窑旁,58岁的宋开友一声高喊,小心翼翼将窑门砸开,一股子热气扑面而来。

  “现在窑内温度还有80℃,很烫手的。”冒着热气,宋开友钻进土窑内,开始往外搬烧制成型的土陶。一只土陶重达50斤,不到3分钟,宋开友已经汗流浃背,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滴落。

  澧浦镇缸窑村的古窑文化可以追溯到明朝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不少手艺人坚持传统烧窑技艺。宋开友17岁学习古窑手艺,已经有40多年,他也是金东区土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夏季正是古法烧窑好时节。古法制作一个土陶,需经过取土、搅拌、做坯、成型、风干、烧制等多道程序。一个产品从制作到成品,至少需要一个星期至半个月。宋开友的土陶主要用于烤炉的炉芯,除了在本地销售,近几年还走出国门,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数个国家。

  炎炎夏日,最辛苦的还是烧窑阶段。窑炉内温度高达800℃,烧成大约需要24小时。宋开友坚守在土窑旁,需要不时往里面添置柴火,检查温度是否正常,不敢马虎,一夜通宵达旦也是正常的事。窑炉周边高达50℃,他的衣服湿了又干、湿了又干,布满盐花。一天到晚不停地喝水,那种老式家用热水瓶,他一天起码得喝掉10瓶水,还经常觉得口干舌燥。

  高温下,出窑也要比平日辛苦很多。从布满热气的窑炉里,将土陶搬出,再装车,一炉60只就是3000斤,十分考验体力。

  出完一炉窑,宋开友顾不得擦汗,就和早已等在路边等待提货的客商一起细细查看土陶。“质量上乘,我们很满意。”听到客商的肯定,宋开友才擦了把汗,憨厚的脸上浮出笑容:“这半个月来的辛苦没白费。”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