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衢州

行在衢州,美 “礼” 处处可见

发布时间:2021-12-14 12:27:10 来源: 衢州晚报

  先哲有言曰“礼之用,和为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谐大同、天下为公是中华先哲的苦苦追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较高的一则典故。大同的政治理想需要制度去落地,这个制度在我国古代儒学思想家的眼中就是“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2018年5月,衢州提炼总结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提出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衢州抓住“礼”这个破解治理难题的文化钥匙,以打造“有礼衢州”作为突破口,通过“礼”的制度设计,推出“有礼指数”的可视化治理标准,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2020年11月10日,衢州以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一轮创成、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央文明办领导高度点赞衢州的特色做法。

  文明行为立法,为“有礼”撑腰

  衢州素有“南孔圣地”“东南阙里”美誉,习礼之风,代代传承。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衢考察时作出了“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重要指示。2018年7月,衢州正式向全球发布“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将以孔子行礼图为原型提炼设计的“作揖礼”正式确定为衢州城市品牌标识。

  2018年10月,衢州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制订了《衢州有礼市民公约》,在二十条公约中包括了“笑迎宾朋,作揖问好”“让座让行,排队有序”“桌餐不挑菜,提倡用公筷”“垃圾投放要分类,看到随手捡入桶”等内容。

  2020年3月,衢州前瞻性地提出推行“八个一”,“礼”治一座城的目标,即打造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礼”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拆墙透绿”的城市,将重点直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小事小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2020年7月,围绕“八个一”落地落实,正式推出《衢州市“有礼指数”(CI)测评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各地各部门的文明有礼总体状况,综合体现各地各部门的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每季度测评一次,由市文明委牵头,实地测评以暗访为主,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负责实施,确保结果公平公正。

  文明行为立法,为“有礼”撑腰。在“有礼指数”推出之前,衢州就为“礼”先立了一部“法”——2020年5月22日,《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首次以立法形式让“衢州有礼”从民间自觉上升到法律规范,让“礼”作为独特的城市精神和价值主张,并构建了媒体曝光、行政执法处罚、通报单位村社、纳入诚信记录的城市治理惩戒闭环。“有礼指数”和《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融合,以法固礼、以法倡礼、法礼共治,成为衢州的创举。

  衢州践行总书记嘱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统研究谋划,着力推进南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有礼”融入到创建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

  有礼“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衢州这座国际花园城市,能给外地游客“种草”的除了山水、人文与美食,还有市民身上的品德与修为。“礼”不仅是衢州的软实力,更是衢州巍然耸立在中华大地上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塑造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衢州将重点直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小事小节,坚持“引”“导”相结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一款名为“绿小集”的烟头收集器,在柯城区荷花街道松园社区上线后,成为爆款“神品”。“绿小集”由松园社区使用废弃的奶粉罐打造,圆圆的罐身上印有卡通形象及“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等宣传标语。它们被固定在楼道每一层的墙面上,高度适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自此,烟头们告别了“流浪”楼道的生活,开始回“家”了。

  烟头不落地,衢州更有礼。打造“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市民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公共环境的清净、社会氛围的清朗,更有利于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正是“绿小集”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让这座城市“在细节之处打动人、于细腻之处温暖人”,让有礼“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行在衢州,美“礼”处处可见

  文明推动城市“蝶变”,将衢州打造成为“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核心在于人的文明。如今,“文明”“礼让”已成为许多外地人对衢州的第一印象。

  衢州有礼,礼在“线”上。2021年3月16日下午3时许,天空下着雨,在龙游县东华街与鸡鸣路交叉口,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缓慢地穿过马路。过往的车辆都很耐心,逐一停下来等待,没有催促。此时,从一辆白色小车上跑下来一位身穿灰色外套的男青年,他先是搀扶老人,随后将老人背上身,直至安全送到马路另一边。男青年叫华小宁,1999年出生。“路很滑,我怕他摔跤,就下车去帮他了。”华小宁说,他发现老人腿脚不太好,就将老人背起来过马路,“其实我没做什么,那些礼让等候的司机同样值得点赞。”

  在衢州,“华小宁”远远不止一个,一幕幕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斑马线上演。而一条斑马线,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

  温情在“线”上,有礼也有“距离”。在衢州,作揖礼是“标配”。衢江区第一初级中学的每个教室,上课时学生都要向老师行作揖礼,老师也向同学们回礼。场面谦谦有礼,颇具儒雅之风。为什么衢州会率先推行作揖礼?这背后既有深厚的南孔文化积淀,又有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作揖礼是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拥有较高的辨识度,足以打动世人。

  从领导班子带头,到党员干部垂范;从将“作揖礼”确定为城市品牌标识,到把“笑迎宾朋,作揖问好”写入市民公约二十条;从举办作揖礼推介会,到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国际嘉宾一起作揖互动;从写进“村规民约”,到成为“有礼指数”测评的重要指标……行作揖礼,在衢州已然形成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让人充分感受到衢州的温润品质。在衢州,作揖礼不仅是历史的传承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和有力彰显。

  一座城市之美,在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有人说,衢州是一座很有心的城市:见面时的作揖,很用心;拆掉围墙的院子,很暖心;斑马线前的礼让,很安心;饭桌上的公筷公勺,很放心;马路边的烟头收集器,很细心……每一份“心意”,彰显着文明细节,体现在有礼衢州人的自发自觉中。行在衢州,美“礼”处处可见。

礼让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