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文明之都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发布时间:2021-11-26 11:06:0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杭州桐庐县,每天出行的司机眼中,礼让过斑马线的行人早已成为驾驶习惯;长居于此的居民发现,曾经的“脏乱差”不复存在,整洁宜人的环境,也让他们进一步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年过半百的老人更是常常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群体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发展的契机,也是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自201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桐庐的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温暖之城”建设持续深化,群众精神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2020年,桐庐又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九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文明之气蔚然成风。

  文明其表 制度其里

  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过后,桐庐县发动千名党员和机关干部走进圆通速递分拣中心,协助快递员进行分拣工作。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此举成为桐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帮助快递员分拣仅仅是桐庐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志愿服务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不断激发志愿群体更大动能,桐庐现已形成由1个县级中心、14个乡镇(街道)实践所、203个村(社)实践站构成的三级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桐庐组建的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教育、便民服务、法律服务等11个志愿服务联盟、100多支志愿服务队。同时,建立联盟“盟主单位”负责制,由“盟主单位”组织志愿服务队轮流赴县级实践中心和行政村、社区组团送服务;在镇村层面指导各地依托党员、妇女、网格员等志愿服务队,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活动。

  如今,越来越多人自愿加入到文明实践的队伍中。据统计,桐庐注册志愿者110727人,相当于全县每4人中就有1人是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612支。桐庐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还将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线评比,动员各乡镇(街道)串点成线开展服务,打造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

  数字赋能,让志愿服务更精准。在桐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志愿者的服务轨迹。“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据桐庐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桐庐现通过“网格员征单—文化员报单—乡镇所领单—大联动派单—服务队履单”五项流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联动”网络工作平台与百姓热线后台打通,并实现月均接件量7000件以上,满意率接近100%。

  创新实践,让志愿服务更高效。今年9月,为增强居民对道路交通文明的意识,城南街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在辖区内113个点位全面铺开。各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共226人上岗执勤,期间在所有行政村村口设置电动车出村检查站,专门检查电动车主没戴头盔或者不规范佩戴头盔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城南街道还提供了140个“共享头盔”分发到14个行政村,专为那些出门忘戴头盔或者没有头盔的电动车出行者应急。“‘共享头盔’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安全用车、规范行车的意识,也向广大群众传递出文明出行、为民服务的理念。”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桐庐坚持常态化举行“文明路口”“文明站亭”认领、“文明城市共管日”“清洁桐庐”等活动;出台“物业行业助力文明创建五条;开展“小区环境大整治”“道路环境大清理”等五大类专项整治行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万千市民形成文明自觉,产生聚变效应,筑牢桐庐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

  文化铸魂 润物无声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当前,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征程上,桐庐正尝试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当艺术走进乡村,会擦碰出怎样的火花?在桐庐梅蓉村或许可以找到答案。现阶段,“浙里富春那么乡田”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在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正如火如荼。

  10月1日,为期三个月的“浙里富春那么乡田”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在梅蓉村启动,国内十大美院艺术家创作的20件公共艺术作品永久落地梅蓉。据统计,仅“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达8.7万人,实现乡村旅游近1500万元。

  “我认为这是一次公共教育活动,让村民走近艺术、提高审美力,接着引导村民自主改变生活环境,让其更美丽、更艺术。”著名雕塑家、四川省美协副主席邓乐说,用艺术赋能乡村,是乡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梅蓉村依托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建设,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打造诗画田园美好生活,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培育沃土。桐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打造浙江艺术乡村走廊标杆的实践探索。未来,桐庐县将进一步以艺术乡村丰富旅游业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为桐庐县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实际上,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还出现在另一个场景里。在桐庐乡村,总是会看到一群又一群村民聚集在庭院、公园、礼堂,甚至农户家中,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看法,这就是桐庐今年推出的“新村夜话”。

  近日,“新村夜话”宣讲团荣获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我们通过发动农民‘领学、领讲、领办’,让乡村涌现出一批理论素养相对较好的‘农民理论家’”。桐庐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桐庐以“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出发点,在坚持了26年的“周四夜学”基础上,创新推出“新村夜话”,利用晚上时间面向广大农村群众开展宣讲活动。

  截至今年10月底,桐庐累计组织开展“新村夜话”宣讲活动2593场,受众超13万人次;在宣讲过程中,收集群众民生需求6032件,办理问题5452件,使“新村夜话”成为一项集理论宣讲、文明实践、为民办事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制。

  “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更要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桐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新村夜话’不仅搭建了思想工作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解决村民各类困难的桥梁。”

  “宅基地审批手续到位后,就可以建房了!”50岁的桐君街道君山村村民濮正权满脸喜悦,没想到困扰他5年多的难题,竟然通过“新村夜话”迎刃而解。

  鼓励农民用“桐庐话”讲“桐庐事”解“桐庐题”,办实事始终是“新村夜话”工作的落脚点。为确保该机制落到实处,桐庐明确了“新村夜话”五环节——挨家挨户“访”、重要节点“讲”、围绕主题“议”、为民服务“办”、讲究实效“评”。

  目前,桐庐正加紧构建“新村夜话”长效机制,以发挥部门联动办实事效应,建立满意度回访制度,强化督察督办、跟踪问效,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感

  5月6日这一天,对桐庐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这是桐庐正式解放的日子,也是桐庐百姓值得铭记的日子。

  自2012年起,连续举办十届的“桐庐百姓日”会在每年的5月6日推出若干项惠民举措,并在之后的每一年延续,已成为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从最早的老年人春节红包、市民出行礼包到新生儿红包、就业红包、升学红包……今年的“桐庐百姓日”以“未来生活·共同富裕”为主题,推出“惠民七条2021”政策,其中包含了“一个限时免费开放、一个基金、一个礼包、一个补贴和三个全覆盖”。

  “老年人春节红包从2012年的每人3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1000元。”第十届桐庐百姓日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说,“从出生到年老,我们覆盖了每个桐庐人全生命周期的惠民福利,让每个桐庐人有着满满的获得感。”

  实际上,借由“百姓日”的惠民举措,桐庐在探索一个以民生为本的长效机制,通过搭建共建共治的沟通桥梁,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十年来,桐庐每年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并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榜首。“一批又一批惠民政策的发布都是经过多方征求、集思广益的。”桐庐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始终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引导和发动群众加强自治建设,参与公益事业、社会治理等,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整洁的环境,便捷的服务,有序的法治,向善的风尚,温情的治理……构成了一座文明城市所需的基本要件。如今,桐庐将“看不见”的文明价值,以“看得见”的方式逐步扩散,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朝着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