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

直击乌镇战"疫"24小时:为守护这片夜色 他们不眠不休

发布时间:2021-11-05 09:50:5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宋彬彬

  11月3日,寻常的一个秋夜,乌镇华灯初上。游客漫步青石板路上,赏景观灯,祥和而美丽。

  20时13分,桐乡发布关于一例初筛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的通报,打破了乌镇夜的宁静。

  疫情就是命令!桐乡上下拧紧发条,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统筹展开疫情防控处置各项工作。

  疫情突如其来

  我们众志成城

  防控,与时间赛跑!当晚,乌镇启动镇区全员核酸检测,党员干部更是下沉一线,服务社区居民。

  “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1米以上间距。”在乌镇银杏社区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用喇叭讲解相关事宜,医务人员全副武装,为社区居民紧张地做核酸检测。

  夜幕中,乌镇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自觉来到采样点。“社区工作人员登门一遍遍耐心通知我们,大家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家住乌镇南宫社区83岁的老人胡晖说,她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做完核酸检测后,回家在自家日历本11月3日那页上郑重写下一行字:“疫情来了,我们众志成城!”

3日,乌镇启动镇区全员核酸检测。

  让胡晖安心的是,桐乡迅速组建了1148人的核酸采样队伍,通宵在乌镇11个核酸采样区域、323个采样点工作。东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小良告诉记者,社区发动网格员和“乌镇管家”,半小时就完成核酸检测场地布置。从3日22时一直到4日15时,社区2100多人全部完成核酸检测。

  乌镇镇区全员核酸检测启动后,识大体、顾大局的桐乡人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主动伸出援手。今年70多岁的乌镇居民桂剑华是一名党员,有着一技之长的他,主动加入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给临时搭建的核酸检测点接电源。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24小时轮流值守

  换来百姓安心

  精准化,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的关键。

  此前,桐乡已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139人组成17支流调队伍,迅速开展流调溯源,确保形成管控闭环、一个不漏。

  经连夜调查,11月4日1时25分,桐乡对外公布了这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活动轨迹。据此,划定封控范围17.2平方公里,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类分区分级管控,开展终末消毒。

4日,在乌镇东苑社区核酸检测点,消毒人员在进行消杀。拍友 沈泽瓴 摄

  4日一早,在乌镇镇姚太线与镇南路交叉口,记者见到执勤民警陈永斌时,他正忙着指挥交通。“用24小时轮流值守,换来百姓安心。”陈永斌说,他们对进出乌镇的11个卡口严格管控,只进不出,以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车辆流动。

  许多志愿者也一夜没合眼。4日,在东苑社区入口处,90后姑娘陈家利一脸疲惫。她是乌镇椿熙堂的一名工作人员,主动当起志愿者,忙了一宿。社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完成后,她说:“能为疫情防控出一分力,我很自豪。”

  记者刚走出东苑社区,遇到了“乌镇管家”朱海明。她虽然年已七旬,平日里就十分热心公益,经常协调处理邻里纠纷等。3日晚完成核酸检测后,4日天刚蒙蒙亮,她就直奔社区核酸检测点,帮忙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截至4日14时,共排查到在嘉兴市的密切接触者24人、次密接者253人,均已落实闭环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核酸采样33011人,其中23348人核酸检测已完成,结果均为阴性,其余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营造家的温暖

  感受乌镇温度

  突发的疫情,让不少游客滞留乌镇。

  3日24时,乌镇景区发出通知,停止游客进入。同时,对滞留景区内的游客和员工连夜开展核酸检测,景区内12组核酸检测点同时检测,部分核酸检测点设置在景区酒店,避免在宿游客深夜奔波。

  “景区派专人上门给两位85岁的老人做了核酸检测,很感激。”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华敏说,当晚依然可欣赏古镇夜景,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令她很安心。

  “乌镇景区将‘最大善意释放给游客’。”乌镇旅游公司总裁助理姚洁说,因需要完成相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可返程,公司为滞留景区的在宿游客提供免费餐食。景区内保留24小时开放超市,保障游客以及滞留员工的生活用品需求。

  爱心正在传递。4日,乌镇一家民宿推出了15间爱心客房,免费提供给游客。傍晚,记者走进这家乌镇墨意淌人文艺术酒店,不少游客正在房间休息。“营造家的温暖,让游客感受到乌镇温度。”酒店负责人蒋志英说。

  “这里环境很好,工作人员也很热心。”广州人余川江说,自己原先住的酒店被征用为隔离点,昨晚搬来后住得很舒心。这两天,乌镇一些民宿经营者主动打折房费,免费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

  隔离点人员的健康也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们立即组织工作人员煎煮了500份中药防疫汤剂。”桐乡市卫健局中医管理科科长朱丽华说,防疫人员在一线抗疫,后道的他们要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日20时13分,记者行走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小河中浮动着点点灯光,盛满了夜的温柔。

  为守护这片美丽的夜色,今夜依然有人不眠不休。

11月5日,《浙江日报》刊发《本报记者一线直击——乌镇战“疫”24小时》一文。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