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Flag丨陈立群:支教路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

发布时间:2020-01-02 10:08:00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监制 应建勇 王增军 策划 包璇漪 记者 高唯

  从杭州出发,坐飞机2个半小时到贵阳,转大巴3个多小时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再转客车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陈立群支教所在的台江县。如果选择高铁,从杭州东站大概需8个小时到凯里,还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山一程水一程,这就是陈立群的支教路。近4年间,他往返杭州与台江,把浙江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带去苗乡,也把浙江教育传递的爱与责任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岁末年初,记者前往台江。

  一箱香甜的烤红薯

  见到陈立群是在2019年底的一个周末。这一天台江的气温很低,大概是2℃,天空飘着细雨,是贵州特有的湿冷。

  那日早晨7点18分,陈立群刚从北京返回凯里,他连夜坐了12个小时火车,再匆匆转客车来到台江。9点半,他已经在报告厅的演讲台上了。那两天,黔东南州的中学校长都来台江民族中学,听浙江来的教育专家作分享。这是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之一,这次他邀请而来的专家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

  陈立群在作报告。

  10点半,1个小时的报告结束,陈立群回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室里放着一箱烤红薯,那是黔东南州其他学校的老师捎来的。他招呼记者,打了一暖瓶开水,略带歉意地说:“我先吃点红薯垫垫肚子”。

  一早上忙碌,陈校长这时还没吃上饭。

  就着白开水吃了几口红薯,陈立群笑着说:“他们知道我喜欢吃红薯,每次都给我悄悄捎来。”几袋子烤红薯,几根黄瓜,这是苗乡特有的“回报”。

  香甜的烤红薯。

  陈立群说,他来台江时定下过三个支教目标:1、办好台江民族中学;2、培养好这里的老师和校长;3、把全社会撬动起来,形成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努力是有回报的。2019年,台江县民族中学885名学生参加高考,561人考取本科,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往年只要学生考上本科,陈立群就会组织老师们去苗寨里送喜报、放鞭炮,如今寨子里的人也会自发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庆祝,尊师重教的气氛已经慢慢形成了。

  “2019年,我自己定的支教三项任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陈立群说。

  一次难忘的成人礼

  在台江这个不大的县城,因为外来人口不多,对满口普通话的记者,人们往往投来好奇的目光。当记者说起是来采访陈立群时,出租车司机、饭店老板娘甚至是奶茶店偶然碰面的顾客,都竖起了大拇指。“哦,你说的是杭州来的那位老师啊!”一家酸汤鱼店的老板娘说,“他特别低调,但是真有本事。”

  奶茶店偶遇的顾客也和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的孩子本来要送去凯里读书的,但是陈校长在,我们就不走了。”

  2016年到台江支教,陈立群初定的时长是一年。如今近4年过去了,他却依然在这里。为什么?“最让我割舍不下的,就是孩子们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神。”

  对孩子们来说,陈校长带来的不仅是高考的胜利。孩子们说,“2019年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成人礼当天和陈校长合影。”台江民中高三学生几乎都对记者提到了他们难忘的成人礼,他们都把这次合影当成是最自豪的事。

  台江民族中学的志向林。

  成人礼、志向林,这是“杭州校长”带来的新风尚。陈立群说:“高中教育不仅是要让孩子们考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走出学校大门,能走得更远。”

  要问2019年最开心的事,陈立群大手一挥,颇为自豪:“我自己统计的,全国几乎各个省区市都有我们的学生被录取。”他说,“这说明我们的孩子精气神提上来了,自信心提上来了,敢于走出去迎接挑战了。”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去旅行、当作家、去外面看看……孩子们和记者说起他们的志向,丰富多彩,他们记得,是陈校长说的,“要走出贵州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一场特殊的接力赛

  陈校长什么时候离开?这是很多台江人关心的问题。

  陈立群未设归期。

  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有的支教终将结束,最重要的是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为此,他组织全校的老师也来月考,也大刀阔斧实行末位淘汰,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培养出更好的老师。

  这一次应陈立群之邀来为黔东南的校长们作分享的浙师大义务支教团,来自陈校长的母校,六位老师由浙师大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叶志雄带队。浙江来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打开了黔东南同行的思路,也感染了这里的孩子。

  浙江师范大学的周红霞老师带来一堂《用规划把握人生》的课,原定的1个小时课程,孩子们意犹未尽,周老师就足足讲了2个小时。当晚自习结束铃声响起,孩子们还围着老师提问,不愿散去。

  义务支教团的老师,此行也收获满满。陈永芳老师说,只有亲身来到这里,看见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才更能明白陈立群的割舍不下。

  更多的人,与陈立群同行。

  在台江,记者还遇到了浙江润德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为给孩子送温暖而来。记者还遇到了供职于浙江一家企业的专家,他们能在大山里养出优质鱼虾,希望能为这里的孩子补充营养……这场接力赛,不仅仅是陈立群一人在路上。

  这是在陈立群办公室墙上贴着的《浙江日报》报道。

  临近寒假,篮球场边的树林正在做土地平整。在这里,杭州市政府捐赠2200万元建设的钱江综合馆正在施工的前期准备中。

  离开学校的时候,记者遇到了一位拿着英语单词边走边看的高三学生——

  “你高一在志向林写了什么志向?”

  “陈校长说用行动去证明,不用说出来。”

  “那你觉得你的梦想能成真吗?”

  “一定可以!”

标签: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