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连锁"里的情怀——15年间,大书店给小书店做靠山

发布时间:2019-12-06 09:54:1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严粒粒

  浙江在线1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严粒粒)一定有人看过那本畅销的《岛上书店》——一句“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的台词,曾让多少人心动不已。

  书店是一个地区呈现文化生态的窗口,衡量着这个区域的文明高度;也仍然会有人执著着去开一间书店,初心只为一份情怀。

  近日,2019年北京239家书店获得市项目扶持资金近1亿元的消息,让许多业内人兴奋不已。而在浙江,大书店给小书店做靠山,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

  乡镇店、商超店、社区店、校园店,在全省,各种模板的小连锁新华书店多达525家。连日来,记者走进几间书店,采访了一些经营者和支持者。他们的故事透露着“文化浙江”的筋骨和格局。嘉兴大桥镇·“大桥连锁店” 百姓的小梦想

  服务农村地区的乡镇个体店,是“小连锁”书店的主要模式,也是最初模式。

  嘉兴市大桥镇大桥书店就是其中一家。书店开业第15个年头了,是全省首批“小连锁”,也是镇里唯一的新华书店。

  书店门头透着乡村独有的质朴,玻璃门上还贴着一对“福”字大红窗花。拉门而进,10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挤得满满当当。一大半地方是排满练习册、教辅、青春文学等学生偏好书籍刊物的几大柜子;还有一半,是各式文具。店面靠近镇中心学校,学生是主要顾客。

  书与书之间留出的通道很窄,只够一人在中间穿行。就算这样,店主朱菊英依旧在门口腾出空间,并排摆了4张木头小板凳。

  “凳子是学校更换教学设施淘汰下来的。孩子找书的时候,家长也能坐坐。”她知道,城里的书店都这么干。“条件是有限了点。我们也一样有服务意识。”

  虽说是“夫妻店”,因丈夫另有工作,大部分时间是朱菊英在顾店。开书店的主意是朱菊英定的。她原本可以继续经营那家运营情况良好的小饭馆,只是随着经济条件向好、信息获取日益便利,她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愈加强烈。

  “小时候穷,没读过几年书。长大吃了没文化的亏。”朱菊英去市里应聘过会计,因为不懂电脑“被小年轻们嫌弃落伍,工作也很不顺手”。失落之际得知嘉兴市新华书店推出小连锁模式鼓励个体户开书店,待物色好店面,她立马找上门。

  女儿一句“妈妈,我想每天都能看书”的期待,更成了支撑她开间书店的最大动力。“从前镇上只有供销社里卖书,种类很少。想给女儿买本合意的书,还得骑1小时的摩托车进城。为人父母将心比心,镇上那么多孩子,再亏不能亏教育!”

  最质朴的初心,往往最能支撑信念。书店全年基本无休,营业安排也跟着学生的节奏来。周一到周五从早上6点10分开到晚上9点,双休日开门时间推迟半小时;主要图书是学生需要的书籍。

  “窝”在书店的生活,朱菊英甘之如饴。“雇过人帮忙,后来还是不放心。不瞒你说,我忙得连杭州都没去过。”听她语气,倒是没有丝毫怨气,反而随性淡然。再问才知,原是女儿够出息。“她已经拿着奖学金,去了德国念研究生啦!”

  书店见证了朱菊英从风华正茂到华发初生,也铺垫了大桥镇一代代孩子的成长路。

  “在马路上经常会有人喊我,说‘朱阿姨你记不记得我呀?我经常在你店里买书呀!’他们有人是大学生了,还有人自己都生宝宝了。有时候真的是‘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呀’。”朱菊英顿了一顿,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诸暨“社科之家”·布谷分店 文化人的初心

  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空间;城市的文化空间,又不仅仅是书店。

  和浣江隔路相望,诸暨市社科联在去年年底开出了浙江省第一个“社科之家”。220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市图书馆分馆、一方地方人文社科资料中心和一家新华书店“布谷分店”。这里不时开设讲座、签售和展览,参与的大多是当地普通百姓。

  书和人文社科,秤不离砣。“古越诸暨文化底蕴厚。全市社科界人士少说千余名,常交流的好几百,社科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得找个阵地让他们多交流学习。”市社科联副主席章飞燕盘算着,图书馆虽好,但经费和资源有限;一季度更新一次的频率,也不太能满足需求。为“社科之家”找一家书店入驻,她早有此意。

  对于“70后”的她来说,新华书店是记忆里永恒的“精神家园”。

  “现在年轻人可以看手机、看电脑,新华书店却曾经是我们这代人了解世界的唯一窗口。”生在农村的章飞燕,每周必会踩着“二八”自行车去市里买书。她至今记得,每当看见那些有足够钱买一大袋书从店里走出来的人,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书店的气质,由经营者赋予。章飞燕要物色一个靠谱的店主,或者说是“认同社会效益至上的合作伙伴”。“书店薄利,大家心知肚明。新华书店能帮忙解决书的问题,我们能承担每年十多万元的房租等费用。”

  没了库存、房租两个烧钱“大头”,看似风险足够低的书店,命运却不太顺遂。

  第一任店主经商,也是当地“浣江读书会”资深会员,撑了半年,遗憾退出。“钱是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出的。雇人、水电,加上软装,投入十几万。后来经济形势一紧,有的股东破产了,她也自顾不暇。”章飞燕理解现代人的生存压力。

  第二任店主是画家,尤其喜爱“社科之家”的人文气息和门口的“一线江景”,接手半年后,仍决定今年年底“卸任”。“他经常要出去写生。走一两天还可以喊学生过来帮忙,要是走十天半个月,也还是得花钱雇人看店呐。”

  “社科之家”和新华书店的缘分到此为止了吗?

  “其实主动找上门的人很多。有个做餐饮的老板说想开‘书香餐馆’,生意肯定好。我没答应。一个体味文化的地方,怎么能靠饭菜赚钱呢?”即便知道书店靠餐饮盈利是常态,章飞燕也不愿意放低门槛。她相信“社科之家”的“小连锁”能通过社科联和新华书店资源举办文化活动来吸引人气。

  章飞燕仍在不停地筛选合作伙伴。

  考虑“布谷分店”的社会价值,新华书店决定暂时接手,从市店选拔人员来管店,同时也帮着物色合适人选。章飞燕的意见是“下一任最好既懂书又懂得市场运营”。

  对于一家有追求的书店、一片栖居精神的绿洲,大家都不希望它戛然而止。萧山河上镇·绿野书舍 乡村的大格局

  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漂亮书店稀松常见。近年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配得上绿水青山的书店也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乡间风景。

  从萧山城区驱车向南30公里,可抵达千年历史古镇河上镇。身靠永兴河水,对望群山连绵,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飞檐斗拱之中,藏匿着一间“绿野书舍”。

  萧山新华书店总经理杨岳江说:“69年来,这是萧山新华书店到过最远的地方。”

  书店虽远在乡村,布置则一点也不敷衍。

  富有设计感的天然原木装饰、“诺奖专柜”满满陈列着新晋获奖者的书籍、榻榻米式阅读区随性而不随意……两层楼500多平方米空间,兼顾了咖啡吧、购书、阅读等区块,无论颜值或功能,书店完全不输城里的那些网红书店。

  去年,书店获评全国“年度乡村书店”,评委会的致敬语是:“乡村书店”或许不大,但它们却像一座矗立在基层的“文化灯塔”,照亮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

  书店落户小镇,是应镇政府的邀约。只是,杨岳江没想到镇上的决心那么大。

  那天,副镇长领着杨岳江看场地。那是一方深藏在老街深处的四合院,环境清幽。

  从市场角度出发,杨岳江判断“太出世”的氛围客流有限,不适合经营书店。“我随手指着不远处镇中心主干道的一间饭馆说‘这地方不错’。没想到三天后镇上不仅批准了,还附赠5年租金全免、装修费承担一半的优惠。”

  在市场化程度这么高的今天,在寸土寸金的萧山,新华书店依然可以获得地方政府如此大力的支持!杨岳江实在太惊喜了。“这些年古镇华丽转身,入选了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镇上饭店很多,但缺书店。乡镇百姓也需要精神食粮。”

  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比“真金白银”更实在的帮扶了。与此同时,新华书店对“小连锁”合伙人的筛选也越发严格。“我们提供员工上岗培训,并安排专人巡店确保服务质量。但书店生命线,最终掌握在店主手上。”

  主动“应聘”的人着实不少。为实现新华书店口碑、政府和社会期望,以及“小连锁”盈利的“三赢”,杨岳江还是立下了不成文的规矩:“首先,店主不能以做生意为初心;其次,要有运营头脑;最后,一定要有承担得起亏损风险的经济实力。”以“绿野书舍”为例,80万元左右的装修费、每年10余万元的员工工资、水电费,依旧需要店主承担。

  开业一年,书店成了当地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也引来了一批文化项目落地。杨岳江听说,文创空间、书画院、艺术培训、非遗传承等项目都在和镇里对接。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也掷地有声。

标签:书店 文化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