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乡风文明 > 好家风

什么家风,让瑞安俞氏家族延续百余年

发布时间:2019-10-22 10:08:29 来源: 钱江晚报 蔡玲玲

  家风家训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如何延续?从瑞安大沙堤俞氏家族,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其中的传承印迹。

  瑞安作为千年古县,素称“东南小邹鲁”,其文脉绵长,名人辈出,底蕴深厚。

  瑞安市区道院前街与小沙巷一带,清朝年间,居住着“瑞安四大家族”中的两大家族,那就是一代大儒孙诒让与其父孙衣言、其叔孙锵鸣的孙氏家族,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等“五黄先生”的黄氏家族。而在两大家族宅院的中间,一条名叫大沙堤的巷子里,也曾飘出一缕书香,历经五代人的酿造,弥漫了一百多年。这就是俞氏家族。

1966年和2016年的俞家合影。

  俞家从绍兴迁瑞后,从第七代俞黼[fǔ]唐至今,历年著述达49种,共计8562万字。而贯穿于这些文字之间的,是他们辈辈相传、代代恪守的“读书、慎行、清白、敬业、勤俭”这十字家风。近日,俞家后裔历时两年半时间编著的《瑞安大沙堤俞氏家风》一书出版发行,这延续了百多年的家风至此落地生根,继续影响着年轻一代。

  第一代?读书著述创家训

  俞黼唐(名君尧)是大沙堤俞氏家风的开创者。他生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从小就志向远大,常常在劳作之余,手捧一本书,向教书的父亲请教。他对于读书的热爱,曾用“继晷焚膏忘昼夜”“日西追月到黄昏”来形容;又把读书视为垦种,乐在其中。他希望子孙能传承下去,在《自咏》中说:“儿孙休负我,也将经训作菑畬”。

  俞黼唐24岁进入瑞安县学补学官弟子,54岁成为县学学官,一生设馆,授徒为业。著名金文学家、《金文大字典》编纂者戴家祥便是他的学生。年过半百之后,他写出了《周易讲义》《禹贡说要》《河间存古翼圣编》《河间诗存》等,这些著述现收藏在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

  《河间诗存》是溯源俞氏家风的一个窗口。这本诗集里,俞黼唐通过《读书》《勤学慎行》《明道自任》《卜居》等诗,表达自己平生“勤学、慎行、清白”的人生宗旨。

  第二代?慎行清白承文脉

  俞黼唐的儿子俞春如(名煦甡)不负父望。他幼承庭训,先后求学于池仲霖、周宗翰。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获省试第三名。他是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俞氏家风的关键人物。

  俞春如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他年轻时在家乡开办了私塾,授业为生。当时,俞春如正值青年,两子尚幼,家庭经济常捉襟见肘,但他仍坚守清白家风,不趋附,不羡荣华富贵。正如《行状》中所说:“境虽清贫,始终不作寒乞之态。持身勤朴,布衣蔬食,处之晏然。”他喜欢看书,家中没钱去买那么多的书,便向朋友借,摘其要点,孜孜不倦,夜以继暑。

收藏于温州市图书馆的俞黼唐著作。

  后来俞春如任瑞安中学国文老师。瑞安革命先驱林去病、郑馨等均是他的学生。1937年,俞春如受聘参与《瑞安县志》的编撰。对于所承担的部分,俞春如多方搜罗,不遗余力,直至县志稿印行后,仍搜集补正。现遗存瑞安玉海楼的民国县志稿中,尚有他的眉注手迹50余处计数千字。

  晚年的俞春如转向了文史研究,1953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首批馆员,协助县文馆会将搜罗到的私家图书1万余册,进行翻晒、整理、分类、编目,为地方积聚了大批文献。俞春如一生读书、写作,学术研究范围涉及经、子、史、文、方言和地方文史等,著作有《春庐诗文正续集》《春庐读书记》《瑞安地方史料》等共计10余种、100余万字。

  此外,他恪守清白,爱国情深。他以清白、慎行为人生底色,内心则洋溢着爱国忠贞之情。其《抗战歌》沉痛鞭挞,慷慨激昂;《过城市赋》悲喜恨盼,情真意切;《丁卯除夕感怀》爱国忧民,心系草根。

  第三代?敬业勤俭扬家风

  大沙堤俞氏家风有新的发展,是从俞春如之子俞大文、俞象川开始的。

  俞大文从小受家庭熏陶,爱好古典文学,尤精诗词,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学会会员,温州市诗词学会顾问、荣誉理事。其作品曾先后发表在《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全球当代诗词选集》《中华诗词》等书刊,出版有《忆菊庐吟稿》等诗集,他的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诗词家大辞典》和《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俞大文一生执教,桃李满天下。他有诗云:“清白家风传砚田,杏坛三世守青毡”“一领心安贫士毡,应仰家风典范在”,散发着俞氏家风的清香。俞大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行正学高,敬业爱岗,受到学生衷心敬重。

  由于家境清贫,俞象川从小被送至瑞安永元钱庄当学徒。1935年初,浙江省地方银行打算在瑞安筹建办事处,熟悉金融、办事干练的俞象川被银行选中,一起参与筹建后,被聘为办事处主任。这是瑞安县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的官办金融企业,25岁的俞象川成为瑞安地方银行的创始人,被后称为近代瑞安金融先驱。

  办事处成立之初,在资金奇缺的情况下,俞象川利用自己的人脉发动全县各界存款,得到积极响应。成立次年,办事处的存款总额达1506万元。这一年,他作为金融界代表被选为瑞安县商会理事。

瑞安俞氏大沙堤旧居。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为人谦和俭朴,深得同仁敬重。即便他后来离开办事处,仍受敬重,仍作为金融界代表当选瑞安县商会理事长达10多年。

  俞象川在外打拼养家,其妻金孟英则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半边天。她总是有条不紊地照料全家九口的衣、食、住、行,补衣纳鞋搓麻线、种瓜养鸡卖米饼,样样顺手。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明大事,睦邻里。当婆婆双目失明,她悉心照料18年;后来丈夫患上帕金森氏病,她又没日没夜地护理了10年,直到丈夫撒手人寰。在那些磨难的岁月里,她的爱和付出给了整个家庭温柔而坚强的力量。

  第四代?笔耕创业沐墨香

  2005年,温州日报曾发表《温籍作者最字榜》,归纳出温州市年纪最大的作者、年纪最轻的作者、出书最多的作者、最有亲缘关系的作者等,其中俞雄、俞海、俞光三兄弟被列为“最有亲缘关系的作者”之一。

  他们三兄弟退休后,投身文史研究与著述。老大俞雄从事文史研究,著有《骄鸥远影》《孙诒让传略》《陈傅良传略》等;老二俞海原为市文联副主席,著有《坐对青山》《心旅》《五月桃花水》《俞海文存》等;老四俞光著有《温州经济史话》《瑞安经济史》等,《温州经济史话》获得了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的荣誉。此外,三兄弟整理出版了《俞春如集》,在报刊发表记述先辈的文章30来篇。

  作为俞象川的下一代,他们努力践行家风。在职时,清白做人、敬业实干;退休后,发挥余热,回归书斋,从事于文史研究与著述。他们先后出版著作201种,字数达597万字,延续了俞氏的文脉。同时,他们也发扬了“教师世家”的传统,老二俞海教过书,老三俞松也曾是教师。而老五俞崇继承了父亲的实干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在省企温化第一个带头承包汽车经营,第一个购买私人运货汽车,后又回单位为经理,带领企业从汽运业向仓储业转变。

  第五代?传承践行在路上

  作为俞象川的孙辈,俞彪主持的省、市实验项目“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被《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报道;俞颖被评为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十佳”领军人物,著有《生命只有一次》(合著)、《罗阳纪事》;俞帆曾获“新型连拱隧道结构”“EPS轻质路堤”“一种用于治理桥头跳车的结构”等3项国家专利,其工程设计获得省建设工程优质优秀设计一等奖。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家风的熏陶分不开的。在传承践行的路上,俞家的年轻一辈,不忘祖训,传承家风,在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砥砺前行。

俞春如选拔贡卷。

  在全民关注家风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将家风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了摆在俞氏后裔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2015年起,俞氏家族的内部,展开了一场关于家风的热烈探讨,重温先辈思想言行,通过学习、提炼,总结了“读书、慎行、清白、敬业、勤俭”10字家风,并将历年积聚材料编为一册,让俞氏后人身体力行、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让家风践行永远在路上。

  2017年,瑞安广场文化客厅成立,展示俞氏“读书、慎行、清白、敬业、勤俭”10字家风,并称:“读书是主线;慎行、清白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敬业是落实处;勤俭是持家原则。”这是对俞氏家风内涵的简明准确概括。

标签:家风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