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演现实版“保持通话” 一通电话抢回一线生机

发布时间:2019-10-10 10:50:07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颜妤

  “喂,120吗?我岳父昏倒了,现在叫不应,嘴唇发紫……”国庆假期前夕,一场现实版的“保持通话”,在杭州大浒东苑上演。

  当天,60岁的项大伯突然在家中倒地昏迷,呼之不能应,口唇逐渐发紫。女婿拨打120电话后,在调度员的指导下,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展开。而正是这一番正确的操作,为挽救项大伯的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医生为之点赞。

  呼叫不应,心跳骤停

  调度员电话指导心脏复苏

  项大伯是金华人,退休在家,几年前随子女来杭居住。发病前一天,他就出现了胸闷症状,休息后有所缓解,因为怕打扰孩子,也没提起。没想到第二天,意外就发生了。

  “傍晚,我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感到一阵胸闷,歪倒在沙发上,意识也没了,嘴唇发紫。”女婿马先生说,他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热线。

  那一头,调度员安抚了马先生夫妇,“别急,你先把你父亲搬到平坦的地方,再看一下他还有没有呼吸。”

  马先生照做了,发现岳父好像没了呼吸,大声叫也没反应,瞬间焦急起来。听到家属的描述,120调度员意识到项大伯可能心跳、呼吸骤停,必须立即急救。

  “你别慌,120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但在我们还没到达的这段时间,请你按照我说的话做!”此时的项大伯,只有3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每拖延1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10%。在调度了最近的救护车后,调度员没有挂断电话,而是继续指导马先生对父亲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要求,马先生先将岳父平放在地上,把右手的手掌根部放在他的两乳头连线正中间,左手手掌压在右手手背上,快速按压胸部。“调度员告诉我,每秒钟至少按压两次,向下按压五厘米,两次按压之间要让父亲的胸部完全回弹。”

  电话里,调度员和马先生一起数着按压的次数,一边将信息传达给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

  日夜守护,短短30天

  医护人员二次挽救他的命

  马先生一直坚持胸外按压,5分钟后,急救车到达现场,急救医生接力实施心肺复苏,在转运途中进行反复除颤。很快,项大伯被送进杭师大附院,急诊团队已经得到消息,并做好了抢救准备。

  “继续心肺复苏,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开通静脉通路,抽血化验,做心电图、B超。”心肺复苏大约持续了40分钟,此时的项大伯自主心率终于恢复,心电图等检查提示:他患上了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启动胸痛中心流程,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项大伯转移到导管室。心内科医生为他做了急诊手术,放入两枚支架,打通了闭塞血管。有惊无险,项大伯的心律、血压总算稳住了。

  但经历过如此严重的打击,术后的项大伯心肌严重受损,心功能很差,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抵抗力也变得非常弱。并发症出现了,项大伯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心跳过速,病情来势凶猛。

  经过一番止血抢救后,住在重症监护室里的项大伯终于一天天好起来,心功能逐步恢复,顺利拔管。他还在床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慢慢地可以在床旁站立了。

  奇迹康复,医生点赞

  心跳骤停时猛击胸骨可救命

  这两天,项大伯康复出院了,看着父亲恢复良好,马先生夫妇特地给杭师大附院的医护人员发来视频和感谢。

  看着视频中项大伯的笑脸,重症监护室主任林乐清无比感慨,“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实施自救式的心肺复苏,4到6分钟后,项大伯的脑部和体内重要器官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这一连串正确的操作,保证了患者心脏的泵血量,为后续抢救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给患者女婿点个赞!”

  心脏骤停,医学上又称为猝死,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而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而言,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脑死亡与心脏死亡都有时间,医生通常要争取的叫‘黄金三分钟’。此时,双手就是最好的急救工具。患者身边人可以拨通120电话,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按压。”林乐清主任提到,如果家中有成年男性,可以在按压前,配合一次用力叩击,这对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患者,效果会更好。做法是:拳头紧握,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用2到3公斤左右的力道砸下去,就可以终止部分患者的室颤。

  生活中,许多时候因为家属的慌乱,导致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急救时间。林乐清主任提醒,在拨通120电话后,家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向调度员说明患者症状以及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同时根据调度员的电话指导相互配合,助力患者赢得急救时间。

标签:保持通话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