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才:“3元师傅”的温暖剃刀

发布时间:2019-03-20 09:24:3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王艺

朱友才为客人理发。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王艺)3元,意味着什么?或许只够坐两趟公交车,或许只是一笔日常消费的零头。而对朱友才来说,它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付出的快乐。

  今年67岁的朱友才,是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兰湖洞居委会居民。他和妻子经营一家理发店,普通理发只收3元,对老人和困难群体半价甚至免费,人送外号“3元师傅”。30余年来,夫妻俩低价理发3万余人次,还为临终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因为这把有温度的剃刀,今年,朱友才登上了“浙江好人榜”。

  有人说,他实至名归;也有人说,他很普通。日前,记者前往洞头,走近了这位“浙江好人”。

  在洞头大门镇,他30余年低价理发3万余人次

  朱友才:“3元师傅”的温暖剃刀

  本报记者翁浩浩通讯员王 艺

  海岛最暖的地方

  “大家都喜欢他的手艺,有些老人只认他理发。”

  大门镇位于洞头区西北部,是当地坐船才能达到的两个乡镇之一。从城区码头出发,约20分钟的船程,就来到了大门岛。

  在镇上主干道沙岩街,两边是各类商家,其中不少是理发店,有着时尚的招牌和装饰。沙岩街55号,一处不起眼的老房子,玻璃门上写着“有财理发店”,就是朱友才的店面了。

  记者进门看到,店里装修简单,满满的“怀旧风”,镜子前的桌上整齐摆放着电剪、推剪、刮刀、梳子和吹风机等工具。中间有一张“古董式”的铁架理发椅。别看它“岁数”大,360度旋转、90度调节椅背,很受理发者欢迎。旁边有三四个人坐着等理发,大家聊天说笑,不大的屋里热热闹闹。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理发预示着一年的好运气。理发店的顾客络绎不绝,算下来,朱友才这一天为20余人理了发。

  眼前的朱友才个头不高,皮肤黑,目光炯炯,双手干练有力。他手中的推剪在一位老人头上游走,头发有节奏地落下。剪、洗,外加修面,20多分钟就搞定。老人把脸凑近镜子,左看右看:满意!

  老人叫朱加权,住在大门镇养老服务中心。把围布掀开的那一刻,记者才发现,他双腿残疾坐着轮椅。老人要付钱,朱友才把手一推:“不用。”随后,他和几位邻里稳稳地把老人抬下门口台阶。老人回头挥手道别。

  生活困难的人免费,朱友才的这条“行规”,大门镇上远近皆知。他和他的理发店也成为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热心人啊!”大门镇养老服务中心原负责人郑祥财说,中心最多时住着20余位老人,现在还有8位,最大86岁,最小61岁,人人认识朱友才。因为每个月朱友才都会骑车上门,边和老人聊天,边理发、刮胡子,“大家都喜欢他的手艺,有些老人只认他理发。”

  “以前只听父母说过朱师傅的事,到这里工作后才亲眼看到。”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朱玉英回忆,每年春节、重阳节,朱友才都会来看望老人,有时还带慰问品,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理发师傅的“执拗”

  “我理发更多地是想为大家服务,定下的事可不能变!”

  现实生活中,有人通过不同的职业丰富阅历;也有人一辈子从事一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朱友才属于后者。

  朱友才的理发店,是从父辈传承下来的,顾客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不少是回头客。大家喜欢叫他“3元师傅”。而朱友才还有另一个昵称叫“刮痧叔”,每年夏天都能大显身手,帮中暑者刮痧。

  趁着理发空闲,朱友才和记者聊起了“3元师傅”的来历。

  朱友才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兄弟姐妹4人。上世纪50年代,父亲在政府支持下筹办了大门理发合作商店,家境才逐渐转好。每天耳濡目染,朱友才十分钟爱理发这一行当,初中毕业后接过了父亲的剃刀,从此再没放下。

  “以前家里很困难,常有好心的亲戚和村民送来大米、番薯干等接济。后来,赶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开始自食其力。父亲告诉我,要做个懂得感恩的人。”朱友才说。

  感恩二字,融入了他的骨子里。他和妻子决意用手艺回报社会,一直实行最低收费。随着物价上涨,镇上其他理发店价格一次次往上提,可朱友才还是守着3元的老价钱和一如既往周到的服务。

  有人说他“傻”,但他不在乎。他说:“我理发更多地是想为大家服务,定下的事可不能变!”

  朱友才并不富裕,一家人挤在原先大门理发合作商店的旧房子里,主要收入就是理发。有时一天30余元收入,还不够补贴水电费和其他开支。“这样下去咋行,我们不能让朱师傅自己贴钱!”时间一久,有些老客户也主动提议他涨价。朱友才不答应,他说,子女都自食其力了,他们夫妻吃得很省,也没什么其他开支。

  见朱友才来了脾气,这事就搁浅下来。2017年,一位聪明的街坊想了一个折中法子:理发还是3元,其他的如修面等另算钱,总价不超过10元。

  “想想大家都是为我好,心里蛮暖的。”朱友才说。新规矩这才施行起来。

  一把有温度的剃刀

  聊起朱友才的事,没有伟大壮举,却时时感受到戳人心窝的温馨

  在理发店一角,单独放着一把电剪,刀头锃亮,上面没有一丝残余的头发。朱友才介绍,这是专门为临终老人理发用的。

  大门镇甲山村村民老叶清楚记得,老父亲离世前就是朱友才为他打理的。当时,眼看父亲快不行了,头发没来得及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友才。朱友才刚给几位顾客理完发,正准备歇口气,得知情况后直奔叶家。

  那一刻,朱友才也记忆犹新:老人躺在床上,非常安静。他的白发长而乱,显然很久没打理了。朱友才挪到老人身边,微微抬起他的头,轻柔地推动电剪,老人的表情比之前放松一些,静静看着他。朱友才知道,老人是在表达一种情感,他微笑点头。

  类似的场景不是一两次。兰湖洞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朱友贵说,大门农贸市场有一位姓林的摊主,皮肤癌晚期脸上淌污血。家人想让他走得体面些。但一见林某的状况,许多理发师立马回绝,有个理发师甚至开价100元。朱友才听说此事,主动找到林家人:“我来剪,一分钱不要!”

  “刚开始有点怕,但我想,总得有人为他理发。”朱友才说,每次替临终老人理发,对方家属给多少钱都不收,非要给钱他还会生气,“只要有需要,路再远、时间再晚我都会去,就是想为老人做点什么。”

  这几日,在小岛上,聊起朱友才的事,没有惊心动魄的伟大壮举,却时时感受到暖人心窝的温馨。

  第二天上午8时,记者再次来到理发店,生意还没开张,顾客已然上门。不一会儿,只见朱友才骑着小三轮由远而近,车厢里装着冬瓜、青菜、萝卜、包心菜、榨菜等。原来,每天凌晨三四时,他就会到自家的地里耕作,一早把蔬菜拉到店门口,送给有需要的邻里或顾客。

  认识朱友才的人,都说他人好。这一点,在理发店里珍藏的一本本荣誉证书里得到了印证——浙江省文明家庭、温州市最美家庭、洞头邻里和谐户、洞头“平安家庭”示范户……荣誉无声,让人肃然起敬。

  这就是朱友才。

  编后:一座城市的温度来自哪里?来自人间真情。舟山的“3元理发师”、衢州的“1元爱心早餐店”、绍兴的“1分钱公益班车”……都让人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这些行动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欣慰,因为这样的暖心故事就在你我身边;我们也相信,只要大家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你一分钱、我一分力,就能燃起更多人心中的真善美,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多的阳光和温暖。

标签:理发 3元编辑: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