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崇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蓝印花布课程成果亮相全国

发布时间:2017-10-17 15:03:20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高参小’成果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展。桐乡市崇德小学作为嘉兴市唯一参加这次成果展的学校,其蓝印花布课程得到了广泛好评。

  据悉,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办,旨在通过课程“接棒”,使得非遗得以传承,另外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资源的现代转换,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非遗课程正是基于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任务,进入中小学课堂的。

  崇德小学蓝印花布

  “每当看到孩子们完成一件件虽不成熟但充满想法的蓝印花布作品,心里很开心。”说起开设蓝印花布课程的初衷,崇德小学美术老师王言芳有很多话要说,蓝印花布是桐乡最具特色的乡土艺术,但孩子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传承流传了千年的蓝印花布印染工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将它利用起来呢?”

  该如何传承?

  从2011年起,崇德小学就把蓝印花布这一传统特色文化与学校的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创生了少儿蓝印花布课程,探索其活态传承之路。同时,定期邀请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项目传承人来校手把手指导。

  其实,要将蓝印花布这一传统特色文化与学校的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易事。和普通绘画不同,蓝印花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就像我们常用线条和图形来创作,但是蓝印花布的图案却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所以在绘制图案前得改变下我们传统的思维定式。”王言芳说。

  除了造型语言之外,在前期印染方面,王言芳和学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染色对温度要求也很高,一般20℃为最佳状态,如果温度过高染料会迅速发生氧化,最终会导致染色不均匀,因此在温度掌握上我们只能自己不断摸索。”

  体验式蓝印花布馆

  从2012年的狭长角落到2016年投入20多万打造的蓝印花布体验馆,崇德小学的蓝印花布课程是愈加成规模了。

  走进体验式蓝印花布馆,传统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东侧是蓝印花布展示区,展示了蓝印花布各式各样的雕版、成品,中间是教学区,可以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纹样的设计、制作,西侧是制作区,可以进行布匹的刮浆、染制、晾晒。三个区域相互贯通,总面积200多平方米。

  据悉,蓝印花布体验馆于2016年4月1日动工,历时两个多月,期间多次修改施工方案,在6月下旬基本完工。

  如今的体验馆构思新颖,巧妙建构,既融入传统元素,又流露现代气息,让朴素的蓝印花布焕发出雅致时尚的魅力。

  学生爱上蓝印花布

  如今,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成为学校扩展课程,而且还有专门的蓝印花布社团。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学校还积极引入“智慧教育”,老师们会事先录好课程内容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最近,社团成员花了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幅5米长的作品,“20多个小朋友每人都创作了一条鱼。”

  在展示区的墙上,记者看到设计的图案也都是富有童趣的事物,如花朵、太阳、京剧角色等。“蓝印花布流传千年,有它固有的样像,这些对学生来说未免有些严肃。所以我们鼓励学生抒发童心,体现出儿童蓝印花布的韵味。”王言芳这样解释说。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她也经常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找灵感。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从而找出大量适合创作的主题,如《水乡古镇》、《我们的新农村》等;在学校的实践基地——锄园内,孩子们通过参与劳动,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如作品《锄园丰收了》便是由此而来。

  “最近学生们在创作桐乡美食系列,希望能把姑嫂饼、菊花茶等代表桐乡元素的美食用蓝印花布表达出来。”她说。

  非遗并不只是展示品

   非遗不仅仅是作为一件作品挂在墙上,而是让孩子触摸它,用创新的思维来转化为现代物品。

  据悉,学生们的作品还被设计成了扇子等工艺品,“前段时间学校老师去英国交流就带了扇子作为礼品,很受欢迎。”王言芳说。

  “蓝印花布清新雅致的背后是民间艺人的匠心独具。作为一项扩展性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崇德小学校长周跃东说,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标签:编辑:毛宁